中國近期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蘇州、浙江、廣東等十多省區陸續傳出電力短缺,重工業、輕工業及太陽能等產業都遭受波及,進而衝擊當地企業與台商。中國這次之所以大舉限電、停產,主要是因有多種問題交織在一起,而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中國大限電主要有 3 原因,一是煤炭供應緊張、煤價高昂,導致電力供應緊張;二是能耗雙控的壓力在年底增加,政府採取管控措施;三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中國為了處理好中長期的綠色轉型以及短期內的經濟平穩成長。
「能耗雙控」意思是對能源消耗的「總量」和「強度」這兩種指標進行控管,限制高耗能產業煤、電用量。「能消總量」指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能源總量;「能耗強度」指單位 GDP 的能源消耗量,後者更重要。
「能耗雙控」並不是近期政策,中國早在「十一五規畫」就將能耗強度當指標,納入「十三五規畫」政策。中國每年都會設定全國總量目標,再分拆給各省、各地區執行,因此每省和地區能耗標準皆不同。
為何中國最近才開始收緊能耗雙控?因 2021 年相當不一樣。中國力拚碳達峰、碳中和,並提出「十四五規畫」,2021 年是計畫推出後首年,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年,會影響碳中和中期目標,所以政府容忍度較小,必須更嚴格執行計畫。
再者,中國各省都有設能耗指標,到下半年本來就可能無法達標,所以政府通常年底前會推出燃媒、用電量調控措施。
然而,今年中國疫情後復甦,上半年工業生產整體偏強,能耗強度不降反升,沒有達到年初設定目標,下半年額度嚴重不足,加上缺煤、煤價飆漲,多種因素使情況惡化,政府只好祭出更強硬的限產、限電措施,度過這次難關。
煤炭價格太高,越發電越虧損
除此之外,煤炭價格過高,也是限電源頭之一。今年 8 月下旬以來,中國煤礦、化工、水泥、鋁等高能耗產品價格不斷飆漲,煤炭成為今年漲幅最大的週期性產品。
以發電最相關的動力煤為例,從下圖來看,動力煤近五年價格約每噸 660 人民幣,到 3~5 月第一波瘋漲,進入 5 月後煤價連續下跌,但隨夏季用電高峰來臨,煤炭價格 8 月又迎來新一輪上漲;即使 9 月已過用電高峰,但為了補足冬季庫存,煤炭需求仍居高不下。
▲ 動力煤過去 5 年約每噸 660 人民幣以下,今年 3 月開始飆漲。(Source:新浪財經)
動力煤期貨 9 月觸及高點,達每噸 1,094 人民幣,從 8 月相對低點來看,漲幅高達 50%;動力煤主力合約價格也首次突破每噸千元人民幣大關。
由於煤炭價格過高,加上中國電廠煤炭庫存處於歷史低點,供需嚴重失衡,沿海 8 省電廠煤炭庫存天數僅餘 10 天。電價無法彌補煤炭成本,出現「越發電越虧損」,部分中國電廠不願意虧本發電,加劇電力供應缺口。
另外,中國受到蒙古疫情影響,難以進口蒙煤,主要煤炭供應國澳洲又被中國經濟制裁,加上中國水電發電情況不及去年,因此成為中國電荒的引爆點。
中國電荒能否解決?
至於中國電荒能否短期消失,《中信證券》表示,隨著海外供應恢復,全球供需缺口收窄,中國出口自然會回穩,今年工業擴張導致的能耗升高,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華泰證券》認為,可增加煤炭供應角度,例如進口澳煤使用其他能源替代;或提高電價,讓電廠承受更高煤價保障電力供應。以短期來看,前 2 者執行相對困難,後者是將企業成本轉嫁給一般民眾,有助緩解缺電壓力,保障部分上游工業恢復生產,進一步緩解原物料上漲壓力。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