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合、新冠疫情加上地緣政治風險,讓台灣廠商更加重視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指出,54%製造業者因應全球新情勢,已經或計畫調整投資、經營策略,35.8%製造業已達最大產能,近七成廠商反映「已經」或「計畫」新增產線或產能,更有79.4%製造業選擇台灣作為投資地點,達高於大陸的二成或東協的9.5%。
基於在台灣擴大新產能的需求,供應鏈內預計會有更多併購整合、產業聯盟與出售的需求,就產業別來看,電子暨光學業、化學暨生技業的需求最大。
中華經濟研究院最新公布「2021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調研團隊主持人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此項調查為追蹤廠商行為的中長期研究,每半年進行一次大規模調查,在「製造業已或新投入產能地點」項目,台灣作為投資優先選擇,剛開始僅三成左右,而大陸、東協經常排名超越台灣,台灣排名和比重近年來逐漸上升,這一次已達79.4%,「創了新紀錄」。
吳中書指出,選擇在台灣投入新產能的製造業者,在2021年上半年已經投入產能的比重也攀升至72%,廠商預計「最快」開出量產的時間點,高達54%在最近就會發生,顯示超過半數的製造業者不會等第四季疫情完全過去才加大產能。
製造業持續加大在台灣投資設廠已成為2021年台灣GDP年增「坐五望六」的重要貢獻。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上修2021年國內經濟成長率預測5.4%,單是民間投資和進出口兩項對GDP的貢獻增幅就達4個百分點。
吳中書指出,疫情重創中、日、 韓引發斷鏈缺料危機,愈長鏈的汽車、手機或電腦等業者,影響愈顯著;全球缺櫃與貨運延宕再度拉長交期,上半年採取行動的電子暨光學與交通工具業者中分別高達65.1%、85.7%著手「開發次要供應商」,且皆有半數左右業者選擇「分散製造全球布局」。
也有超過七成採取行動的交通工具業者布局 「短鏈策略」,就地製造、接近客戶,降低運輸物流風險。
車王電旗下中港廠預定明年第一季投產 ABF載板 國際大廠加價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