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創立 17 年,美國時間 10 月 28 日正式宣布改名為「Meta」,目標就是發展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全力重押的「元宇宙」(Metaverse)。
「從現在起,我們將是元宇宙優先,不再Facebook優先。」祖克柏告訴全球。12月1日起,股票代碼將從「FB」改為「MVRS」,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Oculus等既有服務名稱不變,且都整合至Meta旗下,新商標類似「無限符號」(∞)亮相。
然而,祖克柏風光宣布消息的同時,公司卻身陷創立以來最大危機,包含吹哨者豪根(Frances Haugen)的揭露文件,與多家新聞機構聯手發布的《Facebook報告》(The Facebook Papers)。一連串醜聞纏身下,祖克柏的盤算究竟為何?
揭露文件指出,Facebook未來大生存危機是「年輕用戶數量正大幅下降」,成長速度還被抖音(TikTok)、Twitter、Snapchat等社群超車,嚴重威脅業務成長前景。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力轉向元宇宙,便是祖克柏推動服務這群關鍵客群的核心,他相信元宇宙體驗能吸引並驚豔年輕人。《彭博》補充,他的目標是在接下來10年,吸引10億人口穿梭元宇宙──從工作、逛街到休閒。
科技媒體《The Verge》也指出,越來越多青少年蜂擁至社群遊戲平台「機器磚塊」(Roblox)熱潮,可看出3D世界與虛擬角色替身(Avatar)對年輕人的強大吸引力。他們能盡情做自己,不用擔心外界對外表與周圍環境的批評壓力。
祖克柏說,Facebook正超越現今社群網路,這也是成立至今的基礎。但當公司旗下擁有許多App連結人們時,以「Facebook」當公司名稱已站不住腳。打造大家能無縫穿越,並結合線上、虛擬與擴增世界的混和宇宙,將成為下一個主流社群平台。Facebook已創立整合AR與VR研發部門的「Facebook實境實驗室」(Facebook Reality Labs,FRL)。
除了吸引年輕人,《紐約時報》報導,企業會藉由品牌重塑(rebrand)向市場、競爭對手和廣告商宣示,公司重點和產品組合發生巨大變化,如2015年Google成立母公司Alphabet,但仍維持並聚焦Google搜尋引擎服務。不過Facebook同時也被譏諷,現在改名時機未免「太過剛好」,質疑動機是想轉移醜聞注意力、逃避現實。
一些媒體將Facebook比喻為菸草大廠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因香菸危害健康重傷公司聲譽,2001年更名為奧馳亞集團(Altria Group)。Facebook國際事務與通訊傳播副總裁克萊格(Nicholas Clegg)嚴正否認這番比較,直呼「極具誤導性」。
可能比現在社群媒體更賺錢、監管更輕鬆
「元宇宙」夢想代價可不小,光投資實境實驗室,預計2021年整體營業利潤將減少約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780億元)。2022年因人員與基礎建設支出,總支出可能大增270億美元(約新台幣7,506億元),達970億美元(約新台幣2.7兆元)。網路基礎設施與資料中心資本支出預計增加約80%。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並認為,元宇宙成真恐怕還需幾十年。不過Facebook可是信心滿滿,不只推出虛擬辦公模式Horizon Workrooms早期版,10月還在歐盟實施萬人徵才計畫。
若成功,這會帶來什麼影響?祖克柏表示,可提升Facebook為線上市集(online marketplace)的角色,獲利更豐厚。現在營收主要來自廣告銷售,「但如果你每天都待在元宇宙裡,就需要數位服裝、數位工具和不同體驗。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會員接觸到其他10億人和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電子商務。」
《彭博》評論指出另一項結果:可從目前爭端與困難脫身,包含過濾假新聞和仇恨言論、限制數據收集、讓廣告定位更加透明化等。因虛擬世界互動可能不會留下永久紀錄,如同現實世界。再者,匿名進入元宇宙不像進入Facebook平台簡單,必須經過嚴格身分檢查,甚至確保品牌有效定位廣告受眾。
或者,元宇宙也可能從一開始就商業化,並與企業互助共生。企業轉向元宇宙,能減少差旅費用與辦公室租金,同時比一般民眾更不願承擔風險,會自行制定許多監管規則,反而減輕Facebook的審查壓力。
就算Facebook有多看好元宇宙的未來願景,此刻網友恐怕不會輕易買單。祖克柏於影片說:「Meta有『超越』的意思,代表永遠有繼續發展突破的空間、故事永遠有下一章節。」但網友信的卻是另一個意思──自身的,諷刺這代表「馬克逃避現實的責任」(Mark Evading True Accountability)。
(作者:邱韞蓁;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ark Zucker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