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舉辦半導體線上高峰會,邀請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多位半導體企業高層一同參加,討論全球半導體短缺問題,此現象也顯示全球晶片生產已經集中在台灣。拜登在會談中表示,希望擴大美國在晶片行業的影響力,讓美國「再次領導世界」。
不過,《日經》認為,半導體產業若要擺脫對台灣的依賴,勢必要做出犧牲。半導體工業協會(SIA)算出全世界依賴台灣的嚴重性及代價,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若停產一年,全球電子產業年營收恐損失 4,900 億美元。
英國研究公司 Omdia 預估,電子產業去年總營收為 2.4 兆美元,SIA預估的損失約占該數字的 20 %。另外,隨著替蘋果等大型科技公司提供晶圓代工的工廠變多,可看出台灣的重要性日漸增加。
根據TrendForce研究指出,台廠控制約 64 %晶圓代工市場,光台積電就占超過一半。此舉促使像高通這類「無晶圓廠」公司的興起,這些公司專注於開發和設計,同時外包生產,像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將約 30 %半導體生產外包給台灣及其他地區的製造商。這也表示,台灣若遭受任何破壞,都可能透過全球供應鏈給全世界帶來衝擊。
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的占比已從 1990 年的 37 %降至今日的 12 %,中國則已經超過 15 %。SIA指出,美國必須先花費 3500 億至 4200 億美元,來建立本土的半導體供應鏈,中國則需要投資 1750 億至 2500 億美元;如果這些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晶片價格將平均上漲 35 %至 65 %。
另外,當需求回調至正常水平時,該產業也可能面臨供給過剩的情況,與目前的短缺相比,這些成本和風險恐造成更大損失,所以如何維持、協調跨境合作對解決供應鏈困境,才真的至關重要。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