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 S&P 原油正 2 ETF 原因淨值暴跌而面臨清算命運,但 19 日獲金管會寬限後又碰上油價大漲及負油價等大事件,使散戶虧損良多,令市場質疑有內線交易情事。
券商在 3 月 19 日透過自營帳戶買超元大 S&P 原油正 2 ETF 共 28 萬張,而在 20 日又馬上賣超 24 萬張,因規模龐大,獲利甚鉅,使不少人輿論質疑是否有內線交易。
但證交所在 8 日發布調查報告指出,經查核 9 家造市券商並無異常行為,原本券商就有透過申購買回機制平衡 ETF 折溢價,進而活絡市場的任務。所以 3 月 19 日該 ETF 由溢價轉為大幅折價後,證券商是依交易策略買進該 ETF,所以被市場發現有大量買超該 ETF 之情形。
證券商證詞指出,因 ETF 清算後,投信公司仍會分配其淨值給予投資人,若折價買進且做好避險,仍能獲得價差利益,所以該操作也無關該 ETF 達到下市標準與否。的確也有法人意見認為,當時市價因恐慌賣壓已跌破淨值,券商進場本就有利可圖,無論是否被清算都一樣,並不需要內線交易就有相當大的誘因,應屬於正常操作。
當然證交所也強調,有去檢視過各證券商作業程序,並調閱相關表單紀錄等文件,證實相關券商在從事操作時,的確有以相對應的原油期貨避險,而非一昧套利。且交易部位並未逾越各證券商所訂定之投資限額,曝險在可接受的範圍,無違規情事。
所以目前所查,證券商行為符合平抑折溢價的造市原則,相關賣賣並不算異常,券商操作也不因豁免清算有圖利之嫌。不過這樣的說法,無視了群眾心理最質疑的,並不是內線交易,而是金管會干預了下市規則,儘管報告有據有理,但恐怕還是很難說服遭受虧損的散戶。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