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國稅局近來查獲,有營業人透過已解散公司的金融帳戶收付貨款,藉此來隱匿營業收入,多年來隱匿收入上億元,遭國稅局補稅加罰700餘萬元。國稅局提醒,銷售貨物應依規定開立發票、報繳營業稅,以免挨罰。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查核營業稅案件時發現,已辦理解散的A公司銀行帳戶資金異動頻繁,在查調銀行往來金流資料後,發現A公司銀行支票帳戶在2013年至2018年間,收款合計達1億餘元,付款高達8,000萬餘元。
國稅局認為,公司在解散後,可能偶爾會出售餘存貨物、設備或資產,產生收付款項尚可理解,但金額如此龐大,且數年間長期仍有大額資金頻繁進出,顯然有違常理。
經過調查,發現A公司負責人甲君,名下設有另一間營業項目與A公司相同的B公司,在國稅局訪談查證後,查到A公司帳戶內存入款項,確實為B公司的營業收入,甲君才終於承認,他是借用A公司帳戶隱匿B公司營業收入,並且支付廠商貨款。
國稅局表示,B公司出售貨物,未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短漏報銷售額,且是利用其他公司帳戶隱匿收入,屬於以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依規定核課期間及裁罰期間均為七年,依《營業稅法》規定補稅及罰鍰共606萬餘元。
另公司進貨未依規定取得發票,也應依《稅捐稽徵法》規定,處最高罰鍰100萬元。
營業稅法第51條規定,短漏報銷售額等情況,除追繳稅款外,可按所漏稅額處五倍以下罰鍰;稅捐稽徵法第44條則規定,營利事業依法應給予他人發票而未給予、應自他人取得發票而未取得等情況,可處5%以下罰鍰,處罰金額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
國稅局呼籲,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時,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及誠實報繳營業稅,進貨時也應依規定取得發票,若經查獲違反規定,將分別依法補稅,可能也將面臨處罰。
國稅局提醒,營業人如有短漏報銷售額或未依規定取得發票等狀況,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調查人員調查前,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依法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