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 3 年股價新高的鴻海,會因為電動車題材再往上走嗎?
1 月 13 日,鴻海宣布跟中國最大汽車廠吉利合資案。宣布隔天,鴻海股價最高來到 117 元,泛鴻海集團也水漲船高,如早已打進 BMW 供應鏈的鴻準、切入特斯拉的乙盛,都上漲甚至漲停。
外資法人都上調鴻海目標價,最高達到 130 元。「我們預計未來幾季,鴻海將宣布更多此類電動車合作夥伴關係,這將增強市場對他們打入電動汽車零組件、子系統市場能力的信心。」摩根大通最新報告直指。
單今年 1 月,鴻海先宣布將協助中國電動車新創「拜騰」,製造卡關已久的首款車型,目標今年第一季量產。緊接著,鴻海又和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吉利控股成立合資公司,新公司從零組件、系統到整車,都可以幫客戶設計、代工製造。
現在,鴻海的策略簡單說就是,先在中國累積市場信心及實績。
一位在中國參與創辦電動車自主品牌的高層認為,鴻海從中國切入是別無選擇,中國是全球電動車最大市場,但也代表鴻海一直無法成功打進歐美市場,去年鴻海有機會和全球前 10 大車廠飛雅特克萊斯勒(FCA)簽成 MOU,都是幫他們在中國研發製造電動車。
中國電動車廠已超過百間,連特斯拉第一個海外工廠也設在中國。中國政府補貼不手軟,讓百花齊放。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就曾估計,過去 10 年中國豪擲千億美元補助電動車業。
目前,中國尚無人成立專門的電動車代工廠。過去,國內新造車品牌的生產,多是取得執照自建工廠,或是與傳統車企合作,如江淮汽車替「蔚來」代工,海馬汽車為小鵬製造。大家不單獨做,因為擔憂沒有能填滿產能的客戶。
現在,鴻海擁有龐大電子零組件供應鏈管理的能力,若搭配大車廠的原有組裝產能,就會成為新勢力,可望成為中國第一個電動車專業代工廠。
「以後還可能有華為車、百度車啊,他們能幫這些在研究自動駕駛,但沒有造車能力的公司代工。」一位在中國的汽車供應鏈總經理分析後盤算。
這次,鴻海與吉利的合作就著眼在此。
目前,吉利有用不完的產能,它在全中國超過 10 個城市都有工廠,2020 年還接手獵豹汽車位於長沙的工廠,累計 1 年有約 300 萬輛的產能,但去年,他們僅銷售了 130 多萬輛車。
「以現在的汽車市場來看,有充沛的產能,這情況鴻海不會去做整車組裝,」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說。「我不用跟人家拚建廠,我就拚設計、拚供應鏈、拚零組件。」一位鴻海主管透露,鴻海可以拿吉利一個工廠來改裝生產。
想爭取蘋果汽車訂單
與國際大廠合資是關鍵
此次吉利希望透過鴻海,爭取到更多電動車客戶。吉利雖然在傳統車是第 1 名,但在電動車卻是落後,中國的汽車媒體評論,吉利沒有一款新能源車能擠進暢銷榜前 10 名,其全新的純電動車平台,2020 年 9 月才推出。
鴻海在中國插旗,只是第一步,最終,它要達到其訂下的 1 兆元電動車營收的目標,指標之一就是:它能否再打入全球 10 大車廠之列。
去年初,鴻海和 FCA 集團簽訂合作意向,將成立合資公司,為該集團下的汽車品牌在中國研發、打造電動車,但進度受到 FCA 和另一汽車集團寶獅雪鐵龍(PSA)合併案而延宕。今年,兩大車廠完成合併,預計和鴻海的合資計畫,也能重啟。
倘若這合作案能順利啟動,鴻海才能證明:他有能力打進全球一線車廠,才有機會被其他歐美品牌列入考慮,未來才可能爭取到蘋果汽車的訂單。
這條路並不好走。
最近,切入特斯拉 Model 3 中控電腦組裝的和碩,又進一步拿下充電樁的代工訂單,它走的是過去純組裝代工的老路,模式相對穩健。但鴻海卻野心更大,其打造電動車平台,就是打算切入零組件、系統模組到整車的設計,提供客戶一站式購足服務。這就會和傳統汽車系統大廠如博世(BOSCH)、電裝(DENSO)有衝突,「像豐田、福斯等大廠,就不可能找鴻海 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也限制了鴻海的機會,一位車界人士分析。
鴻海對電動車產業有野心,也有步驟,市場可以對其抱持期待,但要開花結果,還需要至少 5 年時間,大家在觀察鴻海股價時,建議仍要以階段性的突破進度作判斷為佳。
(作者:黃靖萱;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