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星綜合航運服務 (ZIM Integrated Shipping Services) 去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股價一飛沖天,即使這幾天稍微修正,但股價仍高掛 60 美元以上,市場預計航運市場熱潮短期內不會緩解。然彭博評論認為,航運又現一窩蜂造船熱潮,未來光景還很難說。
過去兩年,航運公司賺進大筆災難財,全球航運業約 1,500 億美元營業利潤,超過蘋果和微軟營業利潤總和,預計今年 Omicron 來襲下海運費率將保持高位。全球航運股價也在創紀錄,讓那些過去私有或只在歐洲與亞洲上市的航運公司,開始勇於衝向美國籌資,如以色列航運公司 ZIM 去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股價一路衝高,成為 2021 年表現最好的美國 IPO 之一。
(Source:Google)
ZIM 推出跨太平洋服務滿足美國蓬勃發展的消費者需求,是最賺錢的服務之一,約占貨櫃數量 40%。許多上進航運公司趁機用大筆現金收入改善體質,包括償還債務、投資碳減排,並在物流等領域創造價值收購,同時也增加股東派息。
但過去十年航運業惡名昭彰,即使大賺災難財,市場仍不完全信任航運業。報導指出,過去激烈競爭下,航運業瘋狂造船,導致運費暴跌,2008~2019 年間航運業平均營業利潤率為 -1.5%。
儘管供應鏈阻塞解決方案不斷延遲,但許多投資者認為目前榮景不會持續到今年之後。從 ZIM 大股東動向可看見端倪,幾年前因 Zim 財務重組獲得債務和股權,去年夏天德意志銀行還持有 12% 股份,但已開始拋售套現,是 ZIM 股價可能受壓抑的因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儘管 ZIM 最近購買二手貨櫃船,但大多數船仍是租賃,會面臨飛漲的租船費率壓力。不僅航運公司賺災難財,船東也可以。2023 年開始,ZIM 將另租 25 艘低排放船舶,也會增加淨債務,且 ZIM 不是唯一擴大船隊的航運公司,到 2021 年底,新貨櫃船訂單膨脹到現有船隊近四分之一。
但 ZIM 的說法是新船訂單不一定導致大規模產能過剩,原因是新環境法規將迫使船舶減速,以及要求更多船舶運載相同數量貨物。此外,他們認為美國港口積壓可能會持續許久。
彭博仍認為「鑑於該產業的糟糕紀錄,很難相信航行會如此平靜」。航運業要能抵抗風險擴張誘惑,才能讓投資人相信真的改頭換面。至於 2023 年更多船隻下水後,航運業新常態會是什麼樣子,現在沒人說得準。
(首圖來源:Flickr/Steven Byle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