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晶片斷供一年衝擊全球14兆損失,各國大規模建產線取代不可行

新聞媒體 2021-04-06


近期,因為全球晶片的缺貨潮、加上美中貿易爭端、還有天然與人為災害的衝擊,都使得晶片的供應備受產業界所矚目。而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SIA) 日前所提出的一項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在當前晶片生產越來越集中化,其中台灣又位居其中關鍵地位的情況下,如果台灣因為受到限制而無法對晶片進行生產供應,則全球相關產業的營收 1 年將損失 5,00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14 兆元) 的損失。

在 《路透社》 的引用 SIA 的一項報告報導指出,因為晶片生產的集中化情況,使得晶片的生產越來越容易受到地緣政治與自然災害的影響,因而造成對市場的供貨受到影響。因為,在當前最先進的晶片生產過程中,包括了一千多項的程序。這些眾多的程序當中,分別必須有來自各地的複雜智慧產權、化學品與材料、還有設備與工具才能完成。但是,SIA 發現,在這些程序當中,雖然大約分散在 50 多個地區,但卻有單一地區的市佔率高達 65%。

報告中舉例說明到,在晶片的生產過程中,其相關的智慧產權和軟體主要由美國控制,而製造晶片的關鍵特殊氣體則是來自歐洲。至於,最先進的娉驗的製造則完全在亞洲,其中 92% 集中在台灣。因此,SIA 就發出警告指出,一但台灣受到不同因素而造成晶片無法生產供應市場,則 1 年將造成相關產業營收的損失金額高達 5,000 億美元。

而為了因應這樣的風險,歐美以及日本、印度各國先前都傳出希望在當地建立晶片的生產能量,以進一步降低過於依賴台灣製造的風險。對此,SIA 表示,這樣的做法並不可行,因為這作法將造成晶片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美國晶片產業高達 4,500 億美元,全球約 1.2 兆美元的損失。不過,SIA 指出,要平衡晶片生產過度仰賴台灣及南韓,藉由各國政府的補貼來興建先進製程的晶圓廠,提供最小可行性產能,這在美國與歐洲是個可以考量的作法。SIA 的執行長 John Neuffer 就對此指出,要解決美國對晶片生產能量的欠缺,最重要的還是必須由政府提供補助來完成。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