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救了美日韓內需市場,台灣也能複製貼上嗎?

新聞媒體 2022-06-12


Omicron 疫情下的台灣,一個世界兩種產業情,出口、內需業者命運大不同。這一波疫情對外銷業衝擊較小,即便仍受原物料、運輸費上漲等因素影響,但今年以來,由於新台幣大幅貶值,這一來一往間,出口廠商反而受益了。倒是內需產業受到疫情反覆來襲,幾乎奄奄一息。

眼看美、日、韓、星都出現Omicron疫後的「報復性」消費商機,內需逐漸活絡。而於6月1日解封的上海,百貨商場更是擠滿人潮,國際精品業績大幅攀升。台灣則預估於7、8月脫口罩、開放邊境,屆時有無可能「複製貼上」國外經驗,讓Omicron成為內需市場的救星呢?

根據商業發展研究院(CDRI)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博士指出,以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的住宿餐飲業、零售業為例,發現這一年來,經理人對於未來六個月的信心展望,確實與新冠疫情的好壞緊密連動。

2021年12月,住宿餐飲業的經理人展望指數高達75%,但2022年元月,台灣疫情再度升溫時,急降為30%;2022年3月疫情平緩後,重回77.3%的高點,但今年4月Omicron突然爆發後,5月更一落千丈至20%。

零售業的走勢也很相似。2021年8月經理人指數達65.8%、2022年元月疫情再起時,降為47.2%;2022年2月回穩至58.3%,今年5月,明顯衰退至31.6%。

相比過去兩年一枝獨秀的出口業,包括電子業、手工具、螺絲螺帽等製造業,餐飲、觀光旅遊等內需產業損失慘重。政府隨即從2020至2021年推出振興方案,確實為國內市場帶來一場及時雨。

以觀光旅遊業為例,交通部觀光局「安心旅遊國旅補助方案」的國旅補貼經費,最終突破82.21億元,原本僅規劃39億元,由於國人十分踴躍出遊,比預估數多出1.1倍「43.21億元」。

不管是三倍券、五倍券等振興方案,帶來肉眼可見的報復性消費,很多人跑到離島、花東等地旅遊。不過,反覆不定的疫情很快又抵銷了振興經濟的力道。

尤其是,今年的清明節過後,高傳播力的Omicron確診案例不斷攀升,又讓國人減少外出用餐、旅遊。當確診與死亡率又雙雙創新高後,市區的人流、車流明顯變少。

日前,觀光局緊急祭出新的國旅振興方案,預算比上兩波合計還要高,總數為55億元,除補助旅行社每一團3萬元外,個人部分,未打滿三劑補助800元、打滿三劑補助1,300元的住宿費,從7月15日開始執行。

(Source:商業發展研究院( CDRI )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提供,下同)

李世珍比較兩次的國旅方案指出,最大差別在於安心旅遊住宿房價折抵1,000元,不分例假或平日均可使用,但這次僅補助非假日的住宿,「依照過去的經驗發現,例假的住宿是平日的二倍,這一波可以發揮多少力道,還很難說。」

儘管,台灣的內需消費效應還有待觀察,不過同樣爆發Omicron疫情的國家,卻迎來報復性的消費商機。

商發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彙整資料發現,去年底美國的黑色購物節、飲料銷售業績已超越2019年(新冠疫情來襲前)的水準;2022年,日本則出現報復性過年、報復性出國旅遊,以及瘋狂購買奢侈品的行為;南韓也有報復性的旅遊商機;至於新加坡的璋宜國際機場,更湧入百萬名旅客,零售銷售指數成長了12.1%。

反覆無常的疫情是內需市場最大變數

而中國的國際精品店更創下新高紀錄。尤其是被封城達65天的上海,當6月1日解封後,就出現誇張的報復性消費:商場、購物中心湧入大量顧客,由於當天是兒童節,百貨公司的玩具櫃位開業一小時,就達到去年同期三倍的業績;老字號粵菜館的人潮也是川流不息。

上海市民對媒體記者說:「六點鐘就準時起來直奔這裡,想念很久很久,出來購物的感覺很好,買得衝動,已經控制不住了。」「錢沒地方花(封城時),現在能花錢蠻開心的」。

這幾天,台灣正不斷討論脫口罩、開放邊境的時機,一旦防疫政策鬆綁後,業者也很渴望能迎來像美日韓或上海的報復性消費商機。

對此,李世珍給出的答案,可能會讓商家有一些失望。主因是各國的防疫政策、振興經濟方案不同,尤其是兩岸,台灣是與病毒共存,並非中國的清零政策,「這一次Omicron肆虐,台灣並沒有封城,大家照樣上班、生活。儘管民眾害怕被感染,減少外出用餐、旅遊,讓相關產業受到明顯衝擊,但各種民生零售業,該買的還是會買,即便疫情平穩後,也不太可能出現報復性的消費。」

說穿了,最大的變數,還是反覆無常的疫情。

預估8月,台灣疫情有望回穩,但隨即又要進入秋冬,正是流感盛行季節,Omicron是否還會出現變異株,都很難預測,「這也是為何5月經理人指數看空下半年的原因。總而言之,當民眾對疫情仍有疑慮時,消費就會更謹慎,想讓他們掏出口袋的錢,相對不容易,」李世珍說,加上政府已無「等同現金」的五倍券振興方案,台灣的內需市場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