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凱電行動派留給下一代美好環境

新聞媒體 2021-01-12

全球高端磷酸系正極材料之優質供應商立凱-KY董事長張聖時表示,因應全球政策及市場監管對企業透明度的要求,企業社會責任(CSR)已成為企業永續經營不得不面對的趨勢,立凱電的企業社會責任價值是由公司治理來領航,不僅連續六年獲得公司治理評鑑前5%名單,立凱電更是上市櫃公司中唯一連續六年獲得前5%排名的外國企業,公司治理成績深獲得肯定。

立凱電致力於磷酸系電池正極材料之研發、生產及銷售,並選擇以橄欖石結構之正極材料做為發展方向,主要係因橄欖石結構材料具有結構穩定、分子間鍵結力強,因此可提供高安全性及較長的循環壽命。磷酸系正極材料在目前商業化的鋰電池材料中,因具有安全性最高、循環使用次數達2,000次以上、對環境汙染度低、原物料來源豐富等特性,被認為將成為下一代鋰電池應用於電動載具及風光電力儲能等領域之理想正極材料。

推薦

拚減碳…極大化發展鋰電池

張聖時指出,隨著全球氣候暖化及能源短缺危機,各國皆將節能減碳視為重要施政議題。伴隨電動車已經開始走入一個新的時代,立凱電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策略從本業出發,專心致力於將自己專業領域「鋰電池材料事業」極大化發展,來達到「油電等價」,促使產業加速變革,減少綠能產業對政府財政的依賴,達到環境永續的目標。

在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石油來源逐漸枯竭,替代能源的開發及能源保存為全球綠色成長的核心項目。目前普遍使用的鉛酸或鎳鎘電池含有重金屬為環境帶來嚴重的汙染,而鎳氫電池除了有自放電耗損嚴重問題之外,其能量密度無法滿足現今的動力或儲能需求,於是已逐步被鋰電池替代。

張聖時進一步說明,目前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同時擁有鋰鈷、鋰鎳和鋰錳的主要優點,但不含鈷等貴重元素,故原料成本較低且磷、鋰、鐵存在於地球的資源含量豐富,沒有供料來源不足之問題,電容量大(170mAh/g)、適合高放電功率使用、可快速充電且循環壽命長、儲能特性強,高溫與高熱穩定性遠優於其他正極材料,這些特性讓磷酸鐵鋰成為新一代正極材料主流。且最重要的是,完全無毒,是真正的綠色材料。

特別的是,因應汽車啟動電池由鉛酸汰換成磷酸鐵鋰電池的趨勢,立凱電積極開發適合應用於汽車啟動電池使用的磷酸鐵鋰材料,希望藉此加速汽車啟動電池的全面汰換,改善鉛酸電池對於環境汙染造成的衝擊。

據悉,立凱電新一代的粉體造粒技術,可大幅度的改善電池芯製作過程的操作工藝,透過進階高分子修飾奈米碳包覆技術,能有效的提升倍率與低溫性能,並在製程中導入更嚴格的磁選技術有效控制金屬雜質濃度遠低於1ppm。

張聖時指出,藉由創新的量產技術製造出更優越的產品,大幅提升現有的產品倍率、低溫與循環性能。優異的倍率與低溫性能將讓立凱電的產品在動力電池市場上占有絕對的優勢,優異的循環性能除可增加鋰電池使用壽命、減少廢棄電池的產生外,更是對環境更友善的綠色產品。

立凱電自成立以來,便積極發展自有專利,在磷酸系電池正極材料、製程擁有全球多項專利,並取得來自瑞士穆籐茲LiFePO4+C Licensing AG LFP國際專利授權,築起專利保護傘,徹底消除歐、美、日韓等國際大廠專利疑慮,以提高客戶的下單意願及數量。2019年新增四件專利,目前立凱電已在全球申請超過124件專利,全球專利布局完整,有效防止他人侵權及降低侵權風險。

該公司除了取得授權與自行研發之外,更與工研院、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等學校教授進行產學合作,以借助教授之研發實力,協助開發新技術,亦取得相當豐碩之成果。

做公益…用心關懷在地議題

在系統化教育訓練方面,立凱電為提升同仁在執行各項職務時所必須具備的技術及管理能力,同時激發員工潛能,以勝任各種挑戰,達到全員持續學習的目標。要能夠創造永續競爭優勢,提高員工投入度與團隊向心力,必須不斷的開發工作夥伴的潛力、衝勁、熱忱和影響力,因此2019年公司安排一共28位員工至卡內基教室受訓,總受訓時數686.5小時,費用全額由公司負擔,藉由培育高潛力人才,提升立凱電員工的核心能力及價值。

立凱電與全球夥伴一同合作,以實際行動降低企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實現綠色企業及全面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留給下一代子孫美好的生存環境,立凱電攜手利害關係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持續透過公益活動,關懷在地議題。像是立凱電與「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旗下之土城愛盲工坊合作,採購其社企商品,以消費代替捐贈,支持社企團體,兼顧營利,提升社企價值。

此外,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增加員工福利,視障者在就業上較其他身心障礙者不易,為促進視障者就業機會,立凱電自2019年起,邀請視障按摩師駐廠服務,提供員工免費舒壓按摩,除能照護員工身心健康,亦能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

張聖時認為,在關注地球暖化,轉而思考可以為人類做什麼,進而領悟到「不再只為己求,事情反而更順利」,未來在企業經營上為地球盡一份心力,能多為年輕人及長者服務。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