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智慧汽車 BU(Business Unit)CEO 余承東今日在微信朋友圈發文表示,如果上海不能復工復產,5 月後所有科技與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
余承東表示,4月中旬開始,部分企業就開始因上海等封閉導致供應鏈斷供停產了,持續下去產業經濟損失代價會很大。
據瞭解,14日中國電動車企業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表達類似觀點,他在朋友圈發文,如果上海和周邊供應鏈企業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產,5月可能中國所有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
界面新聞報導,13日據上海清算所官網,華為擬發行30億人民幣、期限180天的華為2022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據統計,這是華為今年第五次融資,發債前華為今年融資超過140億人民幣,總額高過往年,包括年初發行的三期中期票據和3月發行的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
通常企業自有資金不能完全滿足資金需求時,便需外部籌資,華為堅持不上市,於是發債等成為華為重要籌資手段。募集說明書華為解釋此次發債的原因,為支撐各項業務發展和關鍵戰略落實,本次擬發行30億人民幣超短期融資券將用於補充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資金;公司整體經營穩健,財務結果符合預期。
發債並不意味缺錢,但從財務數據可看出,華為的確需要更多資金,隨著各項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華為營業成本及研發支出也相應增長,2019~2021年合併經營活動現金支出分別為7,782.38億、9,393.46億和1兆198.05億人民幣,研發支出分別為1,014.75億、1,314.66億和1,419.51億人民幣。華為年報顯示,2021年由於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大幅增加,華為現金支出也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帳面餘額為1,284億人民幣,2020年底餘額是1,730億人民幣,2021全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減少400億人民幣。
談及發債,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資管部門員工曾對他說,華為必須在公司情況最好時發債,一是增強社會瞭解和信任,不能困難時才發債;二是發債成本低;三是以前華為主要向西方銀行融資,現在改為嘗試向中國銀行融資。除了發債,員工內部認購股票也是華為籌資重要方式之一,公開訊息顯示,華為投資控股由員工100%持股,股東為華為投資控股工會委員會(99.25%)和創始人任正非(0.75%);截至去年底,華為擁有19.5萬名員工,員工持股比例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