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底,在高雄市政府針對即將設立的橋頭科學園區進行選底招商典禮上,現場吸引了包括國巨、日月光、群聯、鴻海及鴻華等企業前來搶先插旗。其中,《科技新報》專訪到群聯執行長潘健成,他對於投資高雄的計畫表示,群聯搶先插旗橋頭科學園區,除了可以平衡群聯在台灣南北的投資之外,還可以進一步卡位當地的高階科技人才市場。而對於未來在當地的發展,群聯也將以研發為重心,持續在高雄進行布局。
針對投資高雄橋頭科學園區,潘健成強調,不可否認的,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在科技產業方面的投資,幾乎都是集中南台灣北部。至於這樣做法的好壞,目前是見仁見智。不過,在投資效益展現之後,雖然讓北部底區的教育跟著提升,但是其所產生的後遺症,就是房價的節節攀升,讓許多居住北部地區的民眾生活成本增加,而生活水準卻沒有跟著成長。而就在這集年台灣的半導體體龍頭台積電因為水、電、土地積極往南部地區投資的情況下,也帶領著相關企業開始有逐漸前往南部地區投資的意願。
除此之外,在疫情發生之後,過去從未大規模施行過的在家工作機制,在這段時間也讓大家看到了它的部分效益。而在這樣的機制之下,科技廠商開始興起不需要將所有重心都放在新竹、甚至是北部地區的想法。透過企業在台灣南部設置據點,使得返鄉或者喜歡在南部工作的員工可以達成願望。加上因為網際網路的普及,分散據點的做法就不會影響效率。因此,基於以上的因素,南部科學園區加上高雄路竹與橋頭科學園區的發展,未來有機會藉此發展出屬於當地的產業鏈。
至於,前往高雄投資是不是會有增加成本的問題,潘健成則表示,這要看從什麼方向來解釋這樣的情況。因為就人才取得的角度來看,群聯繼續在北部發展將面臨更擁擠的競爭,變成「僧多粥少」的情況。以這個角度來說,留在北部繼續與其他廠商競爭人才,才是所謂成本增加的情況。而如果將據點分散,讓員工可以到各地去,不但房租較低,也從各地找尋更多人才,其實群聯增加的只是建物的租金、多增加一些設備、以及部分交通往返而已,長期看來不一定是增加了成本。
潘健成還強調,若當前的群聯研發團隊在千人之內,原本會以人員不分散來得好。但是,當前的群聯研發團隊已經將近 2,500 人的情況下,在群聯與許多國際大廠客戶接觸後,由於這些客戶之間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所以都不希望群聯為這些客戶服務的東西同時在一個場域內看到,以降低有洩密的風險。整體來說,就是在公司做到一定的獨特位置之際,客戶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就會有這樣的擔心產生。因此,投資高雄一方面也是因應未來群聯在未來面對客戶時的要求,建立起「防火牆」的概念。
潘健成進一步指出,由於群聯不建立工廠,主要以研發 SSD 在運算及行動產品上的應用為主,所以,未來群聯投資高雄仍舊會以相關的研發為主。雖然這些方面的研發,目前群聯在新竹也有,但是隨著公司經營的規模擴大、需要更多人才加入的情況下,在北部也已經不容易找到相關人才。因此,南下高雄投資,先一步卡位當地人才市場,也希望藉此能吸引到當地更多的人才加入群聯。關於未來會有多少比例的群聯的員工配置在高雄,潘健成則表示,因為群聯做的是儲存應用,未來前景無限寬廣,只要公司的營運持續發展,人才的擴充比例也無限制發展。就例如當年群聯來到竹南員工才 300 位、如今已經發展到 3,000 位的狀況相同。
另外,有別於在其他公司都有希望能在未來高雄投資能產生多少效益的規畫,潘健成則不這樣認為,原因在於他認為群聯不建立工廠,這樣的想法單純只是經營工廠的概念,就是設置多少設備、產生多少產值。而群聯主要以研發為主,所以主要還是在人才。透過人才的培養,建立更多的研發能量,未來可產能的效益將會倍增放大。不過,就現階段來說,投資高雄會以爭取土地,建立自有研發中心,分階段先期建立起 800~1,000 人的團隊會是一開始重要的想法。
最後,針對未來高雄在規劃設計高科技廊帶之後,預計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南下投資,這可能對群聯重視的人才有一番競爭。潘健成則指出,目前跟群聯一樣下去投資的 IC 設計企業不多,大多是以經營工廠為主,所以互斥情況不高。加上群聯提早布局,除了先卡位當地人才市場之外,也與當地的大學進行相關人才的培訓合作,以進一步取得所需要的人才資源。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