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最擔憂的不是病毒,而是一連串財政刺激政策後的通貨膨脹,但美聯儲不怕,強調只有短暫價格上漲,沒有持續上漲的動能,但有專家認為,說不會有通膨的人是太自滿了,這種情況就跟 1960 年代後大通膨時代之前一樣,當時也沒有人預料到高通膨會持續整整 25 年。
最近美國銀行針對 220 名管理 6,300 億美元資產的基金經理人調查發現,現在最擔憂的是通貨膨脹,第二是 QE 縮減恐慌症,第三才是病毒。即使美聯儲信誓旦旦的說通膨不會來,但投資人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預測公司萬神殿 (Pantheon) 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Ian Shepherdson 稱現在的情況是「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他說 1970 年代通貨膨脹達到兩位數之前跟現在的情況一樣,市場充滿自滿情緒。
原因是物價停滯太久了,1960 年代上半年之前,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者價格通脹率 (CPI) 從未上漲超過 2%,此後出現兩次上漲,1966 年 10 月達到 3.8%,1970 年 2 月達到 6.4%。1975 年 2 月達到 11.7% 的峰值,後來在 1979~1980 年,核心通脹率甚至比 1975 年更高,1980 年 5 月達到 13.3% 的峰值,經濟衰退更加嚴重。60 年代前誰也沒想到,高通脹會持續 25 年。
1960 年代下半年的通貨膨脹觸發因素是越南戰爭和詹森總統的大社會國內支出。後來,由於 1970 年代上半年的石油價格衝擊以及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物價上漲加速。
那是個什麼樣的生活?彭博資訊專欄作家,同時也曾是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的 Niall Ferguson 撰文寫道,1975 年他 11 歲,他記得每次他母親要幫他買鞋時,對標價的震驚程度,他說,「當時價格上漲的速度遠快於我的腳增長的速度,作為 11 歲的小學生,我寫了一封信給《格拉斯哥先驅報》表達對鞋子價格的不滿。」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Milton Friedman 在 1970 年倫敦一次演講中簡單歸結了通膨的原因,他說「從某種意義上講,通貨膨脹永遠是貨幣現象,而且只能透過貨幣數量比產出更快的增長來產生。」Friedman 稱通膨是是允許貨幣供應增長過快的必然結果。
這次通貨膨脹率上升的誘因可能是對新冠疫情 (COVID-19) 大流行的巨大財政反應,包括美國總統拜登最近簽署 1.9 兆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以及美聯儲不斷的印鈔。
Ferguson 指出,1960 年代稱為 M2 的貨幣總量,包括公共現金、支票和儲蓄賬戶以及貨幣市場基金以每年 7% 的速度增長。現在最新的 M2 增長率為 25.8%,大約是 1970 年代通貨膨脹高峰時的兩倍。前財政部長和哈佛大學校長 Lawrence Summers 警告,「宏觀經濟刺激,將引發我們這一代人以來從未見過的通貨膨脹壓力。」
Shepherdson 也說,1964 年債市閃崩,當時債券投資者大多數對即將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隨著通貨膨脹率的飆升,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實際上是在未來的二十年左右,任何持通膨不會來這種觀點,並據此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定位的人都將遭受巨大痛苦。
(首圖來源:Flickr / John Loo CC B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