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手一台照相機的鼎盛時期,日本奧林巴斯(Olympus)公司可說是相機的代名詞。
1936 年,Olympus 推出了第一部相機,更在 1971 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台自動閃光燈相機,引領產業潮流。
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興起,照相機的攝錄影功能逐漸被取代,Olympus 近 10 年虧損超過 1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80 億元)。2019 年上任的執行長竹內康雄,於 2020 年 6 月宣布出售數位相機和錄音機業務,退出深耕 85 年的事業。
「我的野心是要從內到外真正改變這家公司」,竹內康雄表示,改革的第一步,結束相機事業,將業務聚焦在內窺鏡等醫學器材。
事實上,Olympus 在 1919 年創立時,第一項產品不是相機,而是顯微鏡;只是相機業務蒸蒸日上,外界忽略 Olympus 的本業其實是醫療光學鏡頭。如今,不同於前幾任執行長的謹小慎微,竹內康雄大刀砍掉往日的榮景,以 Olympus 的「根」迎戰未來。
面對快速變動的生技醫療業,組織也要更加敏捷。過往,Olympus 的重大決定必須經由董事、各級高階主管,多達 15 人審核才能執行,流程拖沓。以 2020 年推出的新型內窺鏡為例,耗費 8 年的研發時間,整整比競業多出兩倍。
竹內康雄一改日本企業的中央集權文化,授權海外高階主管自行做決策,不再需要取得日本對應職位的經理人同意,省下更多時間。「決策的質與量大幅提升,」Olympus 營運長納喬‧阿比亞(Nacho Abia)說。
此外,竹內康雄也勇於擁抱外部資源,一方面藉由收購,擴張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市場,加速研發進程。另一方面,將公司的外部董事從原本的 6 位(總人數 11 人)增加到 9 位(總人數 12 人),廣納第三方觀點,為團隊注入活水。
目前,Olympus 在全球胃腸內窺鏡設備領域,擁有超過 70% 的市占率,遠超富士(Fujifilm)、豪雅光學(Hoya),成為龍頭廠商。
自 2019 年 1 月提出「改造 Olympus」計畫,Olympus 的股價至今漲了一倍,達到 2,200 日圓(約新台幣 552 元);也從 2020 年虧損約 27 億日圓(約新台幣 6 億 7,706 萬元),今年截至 9 月已獲利 187 億日圓(約新台幣 46 億 8,859 萬元),成功轉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