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年6月發函銀行公會,徵詢金融機構定期提供高額存款且達到一定金額門檻的個人金融帳戶可行性,引發金融議論。銀行人士指出,財政部此次發函主因,是因應7月1日上路的新電支條例,掌握店家更多資料之餘,可進一步防止地下經濟、達到洗錢防制目的。
銀行人士解釋,疫情期間推動民眾與店家更依賴電子支付,無論交易筆數或金額都有相當大幅度成長,電支在台灣正在成長。
推薦
7月1日新電支條例上路後,更會催動電子支付市場成長,銀行人士表示,財政部站在國家角度,的確要針對交易資料課稅資料的掌握,有所得就要課稅,實屬合理,角度執行上請金融機構配合,也能更貼近店家吸收款項金額與營業額的實情。
據了解,6月時,各銀行的確接獲財政部函文,當時因疫情嚴峻並未直接開會,函中希望金融機構提供意見,包括全年存入金額累積應該達到多少,才符合比例原則以及合理性。
銀行人士指出,過往其實財政部就會不定期發文給金融機構,在必要時希望金融機構提供相關資料,給予財政部運用。至於為何訂定全年存入累積達240萬且其間有三個單月存入筆數達200筆的條件?銀行人士認為,應是財政部利用其大數據資料庫篩出結果。
金融業者認為,電子支付遲早會成為非現金支付的重要金流管道之一,只要電子支付與現金收入的稅額合理,對支付體系、店家來說其實是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