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財富不均持續惡化家戶最富1%享全台11.29%所得

新聞媒體 2020-10-24

台灣財富分配有多不均?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今天以在中經院以「台灣的所得與財富分配」專題演講,2017年財稅資料顯示,家戶所得最有錢的1%,享有全台灣11.29%所得。而且愈窮的人,薪資所得占財富所得比例愈高,愈有錢的人,薪資占比愈低,反而是股利所得及土地增值等資本收益占比愈高。朱敬一表示,教育普及、所得扣除等租稅制度,對中低收入戶脫貧有幫助,但對致富沒有幫助。

中經院今天舉行「全球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研討會,朱敬一應邀進行專題演講。

他表示,從主計總處、財政部等靜態資料中可以發現,台灣最近十幾年所得分配在惡化中。而且分得愈細,就會愈發現不公平,如果只是用後20%對前20%,或者差距不大,若是以前5%對後5%,就會明顯看出。

他說,傳統靜態指標看不出來真正財富不均,因為主計總處的調查很多是以訪查,當事人可能有所保留,因此要看財政部繳稅資料。

有錢人的所得從那裡來?朱敬一分析,愈有錢的人,從資本利得的比例愈高,愈窮的人從薪資所得愈高。

以2017年為例,愈窮的人財富大部分是薪資,但有錢的人則是資本所得(capital income)占愈高,中位數的人(財富前20%)薪資所得占74.97%、資本所得只占18.39%,但如果是財富前1%的人,薪資所得只占51.54%、資本所得卻高達38.65%。若是財富屬於前千分之一者,薪資所得占比下降為29.57%,資本所得再提高為64.26%。

如果再將土地交易所得納入,將股利所得與土地增值所得分出來為資本收益(capital gain),則財富前20%者的薪資所得為66.99%、資本所得10.27%、資本收益為16.64%;但是如果是財富前1%的人,薪資所得占30.40%、資本所得占28.18%、資本收益高達34.17%。

朱敬一進一步分析不同財富群的土地與綜合所得,發現土地交易的貧富鴻溝更高。以106年為例,全國平均只有1.76%的人有進行土地交易,但是若是財富前1%的人,進行交易所得比例為11.26%,如果是財富前萬分之一的人,進行土地交易比例高達39.67%,也就是超過2/3的有錢人都有土地交易。

至於土地交易平均所得,當年有土地交易的人,每人平均所得是195萬元,但是財富占前1%的人,平均土地交易所得為1023.7萬元;若是財富前萬分之一的人,平均土地交易所得6394.8萬元,土地利得幾乎是暴利。比較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占比,當年有土地交易的人,其土地交易所得點全部所得為6.4%,財富前萬分之一的人,土地交易所得占綜合所得17.8%,可見有錢人多數財富來自土地交易。

朱敬一分析整體財富不均也表現在股票、土地在有錢人手上的占比。以2017年為例,最有錢千分之一的人持有全體9.80%總財產,持有23.22%股票、9.49%的土地,以及2.18%房屋則有2.18%,且各項比例都是逐年提高,顯示財富不均現象逐年嚴重。

如果擁有有錢的父母,會增加後代投資優勢嗎?答案是肯定的。朱敬一分析發現,父囫屬於前50%的子女輩,其土地投資報酬率為5.39%,股票投資報酬率為6.50%,但若是父母屬於財富前%2%-3%的子女輩,土地投資報酬率上升為7.10%、股票投資報酬率為6.13%。

窮人與富人在股票與土地投資報酬率也有差別,朱敬一從2017年資料分析,財富前51%的人,股票投資報酬率為4.72%、財富1%、2%的人,股票投資報酬率為6.14%;至於土地部分,前51%的人投資報酬率為4.75%,前1%、2%的人則是6.85%。兩者都是差2%左右。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