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全力推動綠色能源,多家外商都來台灣開發離岸風電。為避免台灣變成外商套利的對象,經濟部要求風場發起人釋股不得超過 50%。但雲林允能風場原始發起人和最大股東的德國達德能源(wpd)公司,6 月 1 日卻宣布將引進其他投資人,並得到經濟部同意,引來外界質疑。
達德新聞稿指出,允能風場的風機相關設備已經製造完成,但受全球疫情衝擊,導致專案期程嚴重延遲,成本暴增34%,出現重大資金缺口,因此向經濟部申請引進新股東並調整股權。達德為確保專案順利完工,將引進全球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法國道達爾集團(Total)資金。
調整之前的持股比率是:達德48%、日本双日27%(包括中國電力、中電工、四國電力、JXTG新日本石油能源等)、泰國電力集團EGCO 25%。調整後,達德持股25%,道達爾23%,其餘不變。達德指出,已為本案注資約新台幣125億元,出資義務額已實際完成,也強調未從這次交易案獲利。
經濟部則回應,有條件同意這次申請案的原因是,允能公司因疫情造成整體專案工程延宕,衍生非預期支出,且母公司受財務能力限制,無法挹注財務缺口,致使允能公司有破產之虞,導致專案工程中止;而且允能風場已進入海上施工階段,安裝完成3座風機和5座水下基礎。綜合考量下,有條件地同意允能公司的申請案,希望第一、二期能在2021和2022年完工併聯。
業界人士指出,開發商都會有資金周轉的需求。相較於大型財團或基金,開發商的資本沒那麼雄厚,又在多國投資多個專案,每案都有資金需求,如何靈活周轉是一大考驗,於是只好思考怎麼做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假設會導致違約,也要挑違約金較少的案子。
政府讓步,學者質疑開巧門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高銘志則認為,政府自己提出發起人股權不得低於五成的規定,和業者簽了這個內容的行政契約,就應該照規定執行,而不是退讓,給人有圖利廠商的想像。因為一開始給開發商這個權利,就是相信這家企業有財務和技術能力,外國就有一些特許權的開發案,廠商也因為做不到破產,再看後續如何處理,例如由誰接手、容量是否釋出給其他業者等。
開先例後,業界人士擔心將來還會有其他開發商也跟進,畢竟現在疫情是很好的理由;雖然的確造成影響,也墊高一些成本,例如工作船和船員都不易調度。但業界人士認為,疫情去年就開始肆虐,工作船班期也早已排定,開發商要交給銀行團或保險業者的報告,理論上應已計入這些風險,絕不是突發狀況。
▲ 允能離岸風場首座風機的轉接段及塔架,已完成整機吊裝作業。(Source:雲林離岸風場)
另一方面,允能這次降低持股,也在資金面帶來一些啟發和警訊。允能風場規畫之初為亞太地區最大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案,也是當時台灣首座含本土化成分的風場,2019年5月底940億元資金到位時,還風光召開記者會。
這個案子由3家出口信貸機構、來自台灣、德國、丹麥、荷蘭、法國等19家國際專業銀行,以及5家日商能源企業共同支持;不但參與機構數量創當時國內新高,4家本土銀行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玉山及富邦銀行對此融資總金額近170億元,占24%,更開本土銀行對國內離岸風電融資的先河。此後苗栗、彰化風場陸續有更多本國銀行和壽險業者參與,不過參貸金額占比仍低於三成,且公股行庫都未參與。
如今達德營運遭遇逆風,國內外銀行團因簽了保密協定,對本刊提問未予回應。一家外商則私下表示,該案目前只是因為工程延遲,資金才會出現缺口;但就這個案子而言,引進資金就能解決,所以對投資人來說,案子還可以繼續走下去,而道達爾是法國市值最大的公司,承接應更沒問題。
他說,外界憂心的是漁民持續抗爭,堅持不要漁業補償,而政府至今尚無能力解決。他坦言,外商來台灣做離岸風電都用專案融資方式,槓桿都算得非常精準,工期一延緩就會影響現金流,現在看起來第一期一定趕不上,第二期2026~2035年更難達到10GW(10億瓦),屆時資金需求會更大,再不積極處理,外商可能要重新評估投資台灣。
離岸風電,公股行庫局外人
此外,雖然政府離岸風電產業政策很明確,但目前還是以外商為主,本地銀行參加很少,公股行庫更幾乎沒有參與。「外商不可能無限制、無限期支持台灣,國銀也應該動一動,如果只靠外商繼續玩下去,這個案子還好,其他的就很難說了。」他表示,外商胃納量有限,也有授信集中度、產業集中度風險的考量,公營行庫不應該繼續置身事外。
在國外,永續投資、ESG投資已成主流風潮,再生能源、減碳產業雖然都是新創,但已衍生出很多元的籌資機制,像是專案融資、特殊目的公司(SPV)或是現金流融資。他建議本國銀行應該更主動學習專案管理和資金籌措的機制。他並提醒:「台灣的國家融資保證機制、信用保證基金仍然很被動,達德案後,政府應該要有警訊,積極發展這塊。」
屋漏偏逢連夜雨,最近台灣疫情轉趨險峻,歐洲不少工作人員開始返鄉,恐怕也會影響台灣風場開發的進度。如何在依循法規的情況下,如期、如質、如度地達成綠能目標,對官民都形成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