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學「股海老牛」算股法!一表揭露定存股、高股息ETF合理價位

新聞媒體 2024-01-15
偷學「股海老牛」算股法!一表揭露定存股、高股息 ETF 合理價位

30 歲後才在投資理財領域「悟道」的股海老牛,現在每年累積 60 萬元的被動收入。在 2021 年 40 歲這年,他決心離開待了多年的國營事業,從此成為財富自由的專職投資人。他以多年投資心得累積出一套獨門算股法,小資族快來偷學。

前陣子,由於詐騙橫行,許多知名的財經名人、網紅,都被冒用帳號,對不知情的民眾進行詐騙;其中,「股海老牛」竟是最常被冒名的名人榜冠軍!

由於長期經營各種社群媒體,股海老牛堪稱財經界長青樹,在投資圈的知名度很高,因此成為詐騙集團最愛冒用的對象之一。

不過,股海老牛之所以能多次安然度過股災,靠的是一套相對安全保守的投資方式。

「股票投資像是數學,但進場後才覺得是哲學……」這是股海老牛從2010年踏入股海,買進人生中第一張股票「鴻海」至今,所悟出的最大心得。

剛出版《股海老牛最新抱緊名單,贏過大盤20%》新書的股海老牛,其實剛踏入投資市場時,也曾經踩過大坑。

「當年買的第一張股票就是鴻海,」股海老牛說,當時看到電視上討論鴻海因蘋果訂單而業績勃發,瞬間點燃他的投資興趣。

於是,就在沒有任何研究的狀況下進場買入。一開始,確實如他預期,鴻海開出漂亮營收,他樂觀以為股價可以再漲一波,沒想到卻以大跌收場,嚇得股海老牛立即賣出手中持股。

不過,過了一、兩個月再回頭檢視,鴻海股價又飆上百元關卡。

「營收開的好,股價為何沒跟著漲?」股海老牛對此感到困惑,於是開始研究各家公司的財報及基本面。

過程中,他發現財報裡的各種「數學題」不見得會立即影響股價,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方法,將一間公司的內部價值估算出來,才能安心長期投資下去。

他表示,比起存錢,長期投資是為了做大複利效應,將「雪球」愈滾愈大、累積財富。

入門投資理財好難?股海老牛:掌握「抱緊處理」原則

不過,滾雪球的道理大家都聽過,但對於初入投資理財領域的人,該如何踏出第一步?

股海老牛的四字訣便是「抱緊處理」。他說,「抱緊」指的是挑到好公司,以好價格買進,就抱緊緊、不輕易賣出;「處理」則是指在市場震盪時,還能處變不驚,以理性配置投資組合的方式,順勢加減碼。

具體而言,股海老牛建議,剛入門的投資人,可以在自己熟悉或有興趣的投資標的中,嘗試建立一份10到20檔的觀察清單,從財報獲利、股利發放等基本面資訊開始深入研究。

投資人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標的,預測未來的成長潛力,也成為決定是否買進的基礎。

其次,買股票最害怕的就是上下震盪,常讓許多投資人耐不住性子「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因此做好估價位階,才能在震盪時不會「心慌慌」。

將股價分位階,你該如何估價?

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進場價位何為高點、何為低點?

對此,股海老牛指出,如果想買的是穩定配息的定存股,他會使用平均股利法,也就是以「近5年平均現金股利」乘上「對應的參數」,將一檔股票的價格分類為「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

舉例來說,屬於便宜、合理、昂貴的價格,分別為近5年平均現金股利乘上16、20、32。

這也代表在便宜價買進時,每年配息可領超過6%殖利率;在合理價買進,則有5%殖利率;昂貴價買進只能領到約3%殖利率。

像營建股「華固」近5年的平均現金股利為6.9元,其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分別為110.4元、138元、220.8元。以現在約96元的股價對比,目前仍在便宜價的位階,因此可以放心買進、長期投資領配息。

買高股息ETF想拿多少殖利率?股海老牛教你抓買點

除了定存股外,這幾年熱門的存股標的就是各式各樣的ETF,其中又以強調配息的高股息ETF,最受到想打造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青睞。

由於購買高股息ETF,強調的是其殖利率,因此在估算價格位階時,則可採用殖利率估價法,將近一年配發的股利,分別除以殖利率的5%、6%、7%,做為便宜價、合理價及昂貴價的計算基準。

以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試算,預估一整年的總配息為2.18元,將股利分別除以5%、6%、7%後,將得到便宜價31.43元、合理價36.67、昂貴價44元。這也代表投資人在31.43元以下的價位買進時,可享有7%以上的殖利率。

股海老牛說,有了估價位階的方式,在面臨股市波動時,更能客觀看待自己的持有標的。

如果是投資個股的投資人,同樣也可以用估價法,推估出價格位階。

不過,股海老牛建議,在整體的投資上,必須有所配置,像是以傳產二至三成、金融二至三成、電子五成以上的比例配置。在配置時也要特別注意,可挑選熟悉且股價波動平穩的個股,如食品股做為核心持股。

股海老牛透過估價法,讓每一檔投資標的,都能有所依據地放心進場;同時,也透過建立核心持股、衛星持股的方式,打造屬於自己的安全投資組合。剛接觸股市的小資族,可斟酌參考他的入門價值投資法。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Created by freepik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Google News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