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鴻海科技日於上週五落幕,鴻海於科技日當天不僅展示了鴻海研究所的進展,更推出電動車 MIH 開放平台,宣告集團已經準備好正式進軍電動車領域。對此,外資摩根大通(小摩)對鴻海在電動汽車業務方面的投資持樂觀態度,認為電動車戰略有助鴻海業務多元化和提高利潤,因此給予買進(Overweight)評級以及 95 元的目標價。
在上週的科技日活動中,鴻海一開始就正式對外宣布,將推出「MIH EV 軟硬體開放平台」,並同時展現與電動車有關的技術與關鍵零組件實力。鴻海技術長魏國章表示,新平台將透過「軟體定義」、「軟硬分層」與「開放生態」三大特色,解決現階段電動車的發展痛點。汽車未來將可透過「軟體定義」持續的更新升級;同時,「軟硬分離分層」的架構,大幅縮短了傳統冗長的垂直開發週期;而開放平台的關鍵技術和工具,則大大降低產業進入門檻,讓更多人可以投入電動車產業的開發。
除了推出開放軟硬平台外,鴻海更是鎖定固態電池進行技術研發。目前電池大概占電動超 BOM 總成本的 30% 至 35%,而鴻海認為,未來誰能掌握固態電池,就能掌握天下。因此,鴻海總共發展出了六大黑科技來迎戰電池的難題,並宣布將在 2024 年時,推出首款商業化固態電池。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更在會中強調,隨著電動化與物聯網成為趨勢,汽車產業將變成是得「電動動力、電池與半導體」者得天下。鴻海希望能成為電動汽車產業的 Android,並預計在未來的 5-7 年在電動車市場能有 10% 的市占率。
小摩於報告中指出,電動汽車是 IT 產業的下一個顛覆性趨勢,電動車有助鴻海業務多元化和提高利潤,對於鴻海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同時也對於鴻海在電動車零組件的發展有信心,因為這是基於鴻海以往所擅長的電子元件製造技術。而未來鴻海得開放平台需要與更多汽車品牌合作,以建立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目前鴻海已經和裕隆和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建立合作關係,但仍需要與更大的汽車品牌以協助電動車戰略發展。
看好鴻海未來在電動車產業布局將帶動營運發展,小摩也給予鴻海買進的評級和 95 元的目標價。不過,小摩也說明,電動車是需要長久布局的產業,且鴻海的發展也尚處早期階段,因此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內,電動車對於鴻海的營收貢獻占比並不大,短期內鴻海主要營收來源還是以伺服器為主。
(首圖來源: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