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爆發的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美國第二季 GDP(國內生產毛額)暴跌 32.9%,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差表現。然而,疫情的衝擊不同於 1930 年代各行業全面衰退的大蕭條,而是在新舊經濟間畫上一條大大的斜槓,生活及工作形態向新經濟傾斜,如同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所說,疫情至少讓數位轉型快了 2 年。
這次與 2000 年的科網泡沫不同,當年網路環境剛起步,上網速度不穩定,線上搜索、地圖、支付、影視、聊天都是願景;如今早已無縫接軌,疫情大大推動了在家工作、線上消費等潮流。大型科技股如亞馬遜、蘋果、Google、Facebook、微軟、Netflix 市占大舉推進,從生活、商機到股市,大口吞食市場。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各國撒錢救經濟,但在零利率的壓力下,債券殖利率也抬不起頭;以美國 10 年債殖利率約 0.65% 計算,資金的機會成本極低。學理上,本益比是利率的倒數,目前殖利率水準的本益比可以高達 150 倍,扣掉風險貼水,龍頭科技股是生活必需,其本益比即使 50 倍也不為過。因此,當 3 月中下旬美國救市計畫出爐,股市開始反彈,科技股一馬當先。
今年以來,以科技、生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21.12%,頻創歷史新高;綜合型的標普 500 指數報酬率終於轉正,蓄勢創下新高。然而,最傳統的道瓊指數,除了蘋果和微軟之外,以傳統零售、金融、石油業為主,表現最弱勢。
科技股頻創新高,而且由市值 5,000 億美元以上的龍頭股帶動,顛覆以往「大股慢動」的觀念,簡直可以說是大象高飛的時代。對於科技股瘋漲,CNBC 財經節目主持人、曾經操作對沖基金的克萊默(Jim Cramer)一針見血指出:「我們不應再和 1999 年比較,當時很多糟糕的公司估值太高;現在,很多偉大的公司,正以你不得不給他們開超速罰單的速度實現市值。」
亞馬遜、蘋果、微軟這 3 檔市值破兆美元的企業,今年以來至 8 月 12 日漲幅分別是 71%、54%、32%;代表 AI(人工智慧)的輝達(Nvidia)、自駕車的特斯拉,今年以來大漲 94%、271%。這些大股的漲幅都完勝指數,股價如同新上市股一樣活蹦亂跳,對指數的影響力日增。
大象高飛 看懂大股比小股會飆的投資意涵
例如,代表 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Google、微軟 6 大公司的「FAANGM」,是許多人每天都離不開的應用平台,它們占標普 500 指數的市值比率,由 2013 年的 8% 一路升到目前的 25%,沒有這些大股的基金,績效很難勝過指數。過去基金經理擅長發掘轉機股、潛力股;如今,走向數位世界的流潮下,俯拾皆是的「生活投資股」,為投資人指出康莊大道,不管是直接投資,或者購買相關 ETF(股票指數型基金),交易成本低、績效又好。
新經濟的代表,眾人熟知的是那斯達克指數,但其實還有精選前 100 大公司的那斯達克 100 指數。該指數今年以來市值飆漲 2.9 兆美元,本益比達 36 倍,創 2004 年以來高點,走勢也突破 10 年均線的 22 倍,本益比提升來自重新評價(rerating),反映了超低利率以及未來的成長機會。代表性的 ETF 是 Invesco 發行的 QQQ,今年以來上漲 28%,勝過那斯達克指數的 21%,除了 FAANGM 的貢獻,還有大飆股特斯拉,都是新經濟企業的代表。
台股也一樣,隨著台積電躋身全球半導體市值龍頭,對台灣加權指數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台積電 2013 年市值占大盤 12%,到了今年初約 23%,比重已創歷史新高;7 月分再交出亮麗半年報,又將取得英特爾代工訂單,股價大漲、市值占大盤攀高至29%,同樣符合「大股狂飆」的世界潮流。事實上,未來潮流下的自駕車、AI、5G、物聯網、金融科技等,全部都需要晶片,台積電可說是新經濟的軍火商大本營。
再來看看各產業新舊經濟今年以來的大翻轉吧。特斯拉新車交貨量上升,成為疫情期間最熱賣車款,自動駕駛能力領先進步中。同集團 SpaceX 的太空科技更提供先進材料的支援,並發射低軌衛星,完善自駕車的通訊能力等,加上執行長馬斯克滿滿的創新能量,特斯拉股價如同火箭般一飛沖天,目前是汽車行業的市值龍頭,超過雄霸多年的豐田,即使再加上一家福特也不敵。
新舊經濟大翻轉 自駕車、AI、5G 全面啟動
零售業則由亞馬遜制霸天下,是疫情催生線上交易的最大受惠者。亞馬遜剛公布的第二季財報營收年成長 40%,EPS(每股稅後純益)10.3 美元,遠高於分析師預估平均值的 1.46 美元,這還是在花費防疫成本 40 億美元後的結果。亞馬遜市值達 1.6 兆美元,是昔日競爭對手沃爾瑪的 4 倍;如果把美國零售業的龍頭沃爾瑪、好市多、Target、Dollar General、Kroger、Dollar Tree 都加起來,市值竟然還不到亞馬遜的一半。
伴隨線上購物而來的支付商機,則帶動了 Paypal、Square 等工具。龍頭 Paypal 今年以來飆漲 76%,市值達 2,244 億美元,竟然是股神巴菲特最愛富國銀行的 2 倍,一家 Paypal 市值勝過富國銀行加上投資銀行龍頭高盛集團。娛樂方面,創立於 1997 年的Netflix,市值直追成立於 1923 年、全球知名的迪士尼,可見數位經濟的威力。
▲ 無現金交易大流行,第三方支付龍頭 Paypal 狂搶市占。(Source:Flickr/OFFICIAL LEWEB PHOTOS CC BY 2.0)
當然,談到新經濟的潛力,除了疫情催化加速,美中對抗更是大時代的背景因素,新經濟涵蓋了物聯網、5G、人工智慧、金融科技、自動駕駛、新藥及基因工程、綠能、太空科技等,聯網安全是關鍵。美國要求抖音、微信退出市場,不僅是總統大選前的口號,而是未來只會擴散不會退縮的方向。
從華為禁令、供應鏈撤出中國,科技產品區分為中國、非中國兩大生產鏈;技術使用範圍也重新界定,中國明顯走向封閉的「科技內循環」,美國則尋求各國技術聯盟,打造自己的科技圈。在投資市場,中國大型科技股如阿里、網易、京東等回歸港股,未來還有更多中資可能因為財報規範等問題被逐出美股;接著,美國政府管理的退休基金也會減碼、退出中資股投資。總之,不管是科技實力或是科技股市值,都是美中競賽的產業主戰場。
對於新經濟的投資,可從長短期來看。長期而言,科技應用仍將加速前進,美中競爭的政治影響力雖然大,結果終將分割為兩大陣營,美國的影響力擴及全球,中國則退守國內及少數如伊朗、北韓等國,對於相關科技股是短空長多。例如今年 5 月的華為禁令,台積電雖然將失去華為訂單,但是華為海外市場卻由其他國際品牌分食,依然回頭加持台積電;還有最近微信禁令,雖然可能令蘋果的中國市占率受侵蝕,但終將由海外補上。
蘋果、台積電雖然失去中國訂單,市值依然創新高,蘋果宣布將在 8 月 31 日將股票一股分割為 4 股後,迎來一波漲勢,市值隨時挑戰 2 兆美元。2011 年 8 月,執行長庫克接班時,蘋果市值 3,460 億美元,誰能想到在 2018 年就突破 1 兆美元,目前已高達 1.97 兆美元呢?
加碼新經濟股 數位化生活加速科技應用進程
新經濟的長期趨勢不變,除直接投資,還有基金及 ETF。至於標的,保守者可以選擇那斯達克 100 指數的 QQQ;積極投資人可以深入產業,例如美國新經濟女股神伍德(Catherine Wood)的 ARK 系列,或者軟體的 IGV、醫材的 IHI、健康照護的 XLV,或者是各類 ETF、績效良好的主動式科技基金。
至於短期,因為科技股漲幅大,且疫苗問世的希望濃厚,經濟逐漸恢復正常的機會大;受到疫情重創的航空、娛樂、餐飲也將回升,或許將令科技股漲勢中斷。但是投資人兼消費者或可捫心自問:在疫情期間養成的數位化習慣,是「回不去了」,還是會「部分回去」?總之,是不可能全部回去的。這將決定新經濟的成長速度,投資人可以藉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新經濟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尤其在零利率以及美中大國競賽的背景下,投資熱度將持續;迎接新經濟,投資人一定要及早轉換新思維。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