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反彈無力,恐慌賣壓出籠融資斷頭岌岌可危

新聞媒體 2022-10-01


這週從週一(26 日)大跌 360 點休息一天後繼續暴跌 300 點,週三(28 日)結算日大跌,甚至週三完全沒有止跌訊號,大跌之後統計融資近 8 個交易日總共減少 131 億,跌停家數達到 44 家(上市 12 家上櫃 32 家),六月低點的 13,928 一舉被摜破,不僅讓人思考前一波的反彈是否為海市蜃樓?

週四(29日)隨著美股反彈開盤,許多週三被錯殺的股票紛紛反彈,這也是大跌過後融資大量離場容易發生在隔日的行情,29日開盤大漲百點到指數翻黑,雖然尾盤有努力撐起指數,但權值股王台積電尾盤有大量離場的籌碼壓抑反彈的格局。

9 月 29 日三大法人買賣超:

外資9賣超13.88億,投信買15億,自營商買約6億,成交量2,131億,外資累計從21-28日外資賣超台股約704億,投信買超106億,美股持續破底加上全球股市資金回流美元。

八大行庫:

9月28日+33.97 億買超「台積電」、「鴻海」、「元大高股息」、「元大台灣50」等。由於近來有消息國安基金不逆勢,加上要對外資做外匯管制,讓整個籌碼鬆動,凡事有人先知道,上週五不尋常的出貨訊號可能有部分大戶已經知道這些是提早上週五(23日)腳底抹油離場,市場總是用細微的訊號告訴我們未來的變化。

融資&融資維持率:

29日融資出場7億(累積9月份融資降低151億)比起六月那一波下殺斷融資這次才剛開始,大盤維持率來到142.77%,距離有機會落底的135%以下還有空間,留意這邊可能震盪後,會再度急殺當日甚至有可能大跌500點以上的恐慌賣盤出現,筆者過去的經驗都要當天最恐慌時有實際買盤接手拉出長下引線打腳,才能夠有止跌跡象,目前尚未看到這個訊號出現。

9月29日上漲&下跌家數比:

經歷過週四(28日)大跌300點並且有44家跌停之後,29日恐慌過後跌深反彈出現,而強勢股圍觀光產業與軍工產業,弱勢族群仍為電子股與半導體。

在逐漸疫情解封之下,觀光飯店與餐飲業逐漸復甦,空頭重擊下原本權重股紛紛遭受到調節賣壓,資金湧入復甦題材類股,與近來受到俄烏戰爭與中國威脅下美國參議院通過台灣政策法對台灣軍事援助65億美金帶動下,軍工股受到激勵,原本成交值熱門的電子股與半導體受到國際局勢空方突襲,成為近期弱勢族群。

籌碼面&技術面:

外資/前五特法/前十特法/前五大/前十大持續偏空方避險調整,對於指數上仍有重重的壓力,而以加權指數技術面而言,29日收了一個十字變盤訊號,被所有平均成本線壓制(5/10/20/60/120/240日均線),表示空方修正尚未結束,雖然近一週的跌幅已經很重,乖離率也拉開,但未見止跌訊號,仍須留意急跌風險,此時此刻仍不容樂觀。賴馬克配圖

(Source:凱基全球理財網軟體)

隨著美股連續重挫,恐慌與貪婪指數來到極度恐慌的位置,表示這裡是美股的主跌段,國際股市正遭受恐慌投資人的賣壓,這也進一步影響台股在國際局勢不妙情況下難以置身事外。

近期開始有人談論到「貨幣戰爭-1997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次貸風暴」,筆者認為2022年比較像所有金融風暴的綜合體,事實上真正的大魔王目前還沒出現就是「中國經濟大蕭條」、「歐債危機超級加強版」,中國與歐洲經濟將可能不遠的將來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絆腳石。

中美衝突下產業鏈移往東南亞

產業鏈已經確定由原本世界工廠「中國」移往「印度」、「越南」、「印尼」三個國家,這是趨勢不可逆,「印度」甚至將取代中國廉價勞動力只是目前談論這個仍太早,印度仍有文化與基礎設施諸多問題需要克服,但這是時間問題,而且已經在歐美形成共識。

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蘋果公司也明確指示,供應鏈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建立生產基地,以蘋果的執行力,全球電子製造業轉往越南與印度只是時間問題,當蘋果的iPhone可以一條龍從設計研發試產量產都在非中國外的國家執行後,其他國際大品牌客戶也將隨蘋果腳步轉移製造基地,這也是造成中國製造業與出口在往後將進入大幅度衰退的主要因素。

政治風險

10月16日中國20大會議後,即使領導者沒改變,同樣要面對清零後的經濟衰退與高失業率問題。俄烏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烏東投票即使回歸俄羅斯,烏克蘭也不可能承認,最後的戰爭階段一定非常激烈,除非俄羅斯內部政變或是普丁離世,全球要止跌首先戰爭要先有結束的曙光。

結論

9月29日反彈非常弱勢,加上美股仍未見反轉的跡象,台股仍不容樂觀看待,短線的乖離已經很大,縱使近期有反彈也難以脫離險境,台股過去以來向來有先盤跌在急跌的特性,筆者長期觀察落底訊號過去經驗都是:

  1. 長下引線+爆量+融資斷頭同步發生
  2. 盤整120天以上量縮價不跌

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比較容易出現落底訊號,但國際盤要先止穩(尤其是美股) 目前都沒看到上述訊號,現階段就是「等待」止跌訊號的出現!

(首圖來源:pixabay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