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調查一次的《台灣金融生活調查》,14日公布今年調查結果。調查單位金融研訓院表示,國人平均金融風險抵抗力分數,由2020年的2.77分,今年微幅進步至2.88分;相較英、美國家在疫情期間大幅下滑,台灣人的金融風險抵抗韌性增強。
金研院指出,此次調查結果的全民金融風險抵抗力,突出部份是「財務安全」的高分族群增加近10%,提升至30.1%;財務脆弱的低分和極低分族群合計減少近6%,下降至21.9%。而金融風險抵抗力的四個面向:「自身財力」,「金融服務取得」兩項的平均分數均增加;「金融素養」、「他人支援」在二次調查則差異不大。
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表示,二年多來的疫情改變民眾許多金融行為,調查發現「正面」的現象有:數位金融的服務與使用加溫,單是民眾使用網路銀行就增加近1倍;「儲蓄超過六個月收入」的民眾比例也大增7%,而國人整體支應生活能力改善,近3成民眾認為「應付生活必要支出非常容易」,是2020年調查的2倍多。還有,以保險購買來強化風險,民眾占比提升到51.6%。
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所所長傅清源則提醒,調查也看出許多潛藏的「警報」,一是不同族群、世代間的金融風險抵抗力出現「兩極化」,存超多和存不夠各占逾3成;二是個人緊急籌款能力不足的占比,二次調查都接近2成,恐是台灣社會結構性問題。
所謂「緊急籌款能力不足」是指,個人無法因緊急情況在一周內籌到10萬元,2020年調查約有19.5%,此次略下降至18.8%,顯示仍有近2成的民眾緊急籌款能力不足。傅清源進一步指出,第三警訊是近8成國人金融素養不足,屬極低或低類,卻在個人財管管理上過於自信,不願支付專業財管諮詢費用;其四,20~29歲的「年輕世代」是疫情期間金融風險抵抗力唯一退步的族群。
傅清源指出,調查顯示年輕世代儲蓄和籌款能力都低於平均,且金融素養下滑嚴重,屬於低落區間的比率在這兩年之間擴大了10%,年輕人自認在股市敢放空,投資加密貨幣敢衝,實際上在疫情期間普遍被割韭菜,凸顯年輕世代需要金融教育的急迫性。
2022投資新趨勢講座10月29日台中開講 惡性腫瘤 去年害國人減壽3.84歲 計畫道路貫穿卑南遺址 史前館盼尋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