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炒作亂象頻生,囤房稅又成熱門話題。房產學者章定煊表示,國內本來就有多屋者稅率提高的制度,但是地方政府想討好資產族,可以課卻不課,結果首當其衝的犧牲者,就是國民教育的學子。
章定煊表示,房屋稅法第五條本來就可以對多屋者實行差別稅率,授權給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最高可提高到3.6%。
房屋稅是地方稅,同時也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財源。按理說,地方政府應該會依最高稅率課徵多屋稅,增加財源,讓財務健全,但目前絕大多數的地方政府都採用最低稅率1.5%來課徵。
會這樣,主要是多數民眾不會以「財政紀律」要求政治人物,試圖課稅解決債務赤字的,往往被打成「政府搶錢」,反而是讓地方政府欠下一屁股債的人,常常被形容是「接地氣」、「勤政愛民」。
本來房屋稅率應該基於地方房屋供需來決定,但在多課稅會流失選票的思維下,目前除了極少數縣市,其他各縣市都是以最低稅率來課徵多屋者。
章定煊說,房屋稅、地價稅是地方政府很重要的財源,地方政府地方最大宗財政支出,則是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其中絕大多數是教育支出。換言之,地方政府去討好資產族,可以課而不去課,首當其衝的犧牲者,就是國民教育的學子。
舉例來說,前一陣子行政院長蘇貞昌想讓中小學教室都能有冷氣,但當新聞鏡頭一轉到地方政府,千篇一律的就說地方政府沒錢。沒冷氣吹還是小事,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財政窘迫到開不出正職教師,只好頻頻聘用代理教師,也沒辦法延攬語文老師。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孩子的學習,年輕夫妻只好帶著孩子離開窮鄉窮縣,來到都會區,讓子女得到相對較好的國民教育 。之所以說是「相對」,因為都會區如果課到應課的財產稅,國民教育可以辦得更好,但是相對於窮鄉窮縣已經好太多了。
章定煊表示,教育部是有些計畫經費挹注地方國民教育,但這些計畫經費都是指定用途,要維持地方國民教育的穩健經營,還是得靠地方政府財源。大家常說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可是到了地方政府,資產族才是國家大計,才是立國根本。
章定煊分析,目前政治生態,要地方政府去執行現有的囤房稅機制,機會不大。想改變,恐怕只能從稅基著手。只要讓地價稅與房屋稅的稅基回歸到市場價格基礎,房地稅的負擔會大幅提高數倍,囤房行為無法繼續下去,財團圈地獵地養地也會消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