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很缺,非常缺!」,金融機構資訊部門主管、金融科技新創事業老闆,現在終於有了相同的話題:金融科技人才怎麼找、怎麼缺,整個市場呈現「事浮於人」的不正常現象。部份業者為解決缺人問題,直接向大學院校敲門,提供產學合作專案,為的就是要把實習生留下來成正職員工。
金融科技人才有多缺?多家網路人力銀行提供的「金融科技」求才訊息,一個網站單個月的數量接近400個工作機會,原本土洋銀行都缺的理專,現在一個月頂多開缺150個工作機會。金融業開出的缺額驚人,單位不分大小、不分銀行、保險、證券,或是幣圈,甚至金控集團都自己掛名徵才。
在事求人的世界,一切都是殘酷的。金融機構較小、知名聲量低了些,就很難收到應徵函,員工數約1,500人的安泰商業銀行,開出徵才數位金融科技軟體工程師,新光金開出能導入金融科技應用的創新研發專案主管,等等相關徵才訊息在網頁上開放了超過二個月,有丟履歷進入銀行應徵的數目是零!
銀行主管表示,金融科技在機構內部源自資訊系統和系統風險控管,需要比一般資訊工程師更多一些的金融知識,本來就不好找、也不好留下,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更需要資訊人員,來自兩大新現象:1.紓困申請案的快速服務,2.數位轉型有加快的必要,這些都源自於資訊相關,金融科技部門的負荷更重了,「現在要慎思留才的方法」。
調整薪資福利,是金融業克服缺才的對策。一般公股行庫新人的初始薪資3萬5,000元,中信銀直接標示在職缺上「經常性薪資4萬/月以上」,並保留「面議」的空間;公股行庫也早已將金融科技相關職務,與一般行員薪資脫鉤,為的就是拉大攬才的談判籌碼。科技業主管認為,現在電子業在台灣大好,員工「薪」心美麗,加上供應鏈在台灣重整同步導入新技術,對工程師來說是學習新技能的起點,金融業在此時和科技業爭奪人才,「敗陣的機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