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可能讓金管會非現金交易目標提早達標。金管會10日公布,2021年國人全年非現金交易金額已逾5.44兆元,比前一年成長9.24%,若以此速度,今年非現金交易就可能逼近6兆元,甚至有機會提早達成金管會設定2023年非現金交易6兆元的目標。
金管會在2021年3月重新訂定推動非現金交易的目標,不再以電子化支付占民間消費金額為指標,改以「非現金交易筆數」、「非現金交易金額」為兩項重要指標,以2020年非現金交易的52.22億筆、金額4.98兆元為基期,到2023年筆數要成長50%,金額要達到6兆元的三年目標。
據金管會10日公布最新統計,2021年全年現金交易筆數達47.26億筆,比2020年衰退近9.5%,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主要是去年5月到7月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警戒升高到三級,雙北學生居家上課,也有很多人居家上班,光是台北捷運的載客量就大減,影響悠遊卡使用金額,台北捷運2021年全年載客人次是5.31億 人次,2020年則是6.96億人次,因此影響了非現金支付的筆數。
但是民眾「嗶」捷運筆數大減的同時,居家的線上購物卻大量增加,使得全年非現金交易金額衝上5.44兆元,其中包括信用卡全年刷卡逾3.1兆元,另外也有電子支付、ATM轉帳等金額,5.44兆元應是創新高,較2020年成長9.24%。
就2021年各季非現金交易金額及筆數來看,谷底的確是第二季及第三季,即去年5月到7月,甚至續延到8月,二季非現金交易筆數都只有10億多筆,是2020年及去年八季中,最低的兩季,但第四季筆數已回升到13.46億筆,雖仍比前年第四季的13.98億筆要低,但已比去年第三季增加近29%。
若從金額來看,去年四季的非現金交易金額都比2020年同期要高,最高是去年第四季的1.455兆元,同比成長近8.1%,但成長最高的是去年第二季,高達13.46%,可能是疫情升溫初期,有不少民眾的線上搶物資購物潮。
2022年若國人持續因疫情減少人際接觸,增加非現金交易比重,則全年金額有機會提早達到6兆元。
《金融》去年刷卡3.1兆寫次高 非現金支付衝5.44兆新高 《國際經濟》歐盟下調今年GDP預估 通膨明年回落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