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投資風行一時,NFT、元宇宙、太空探索等主題式 ETF 爭相問市,促使此種基金的資產規模在 2 年內成長 3 倍。但是摩根大通(JPMorgan、小摩)警告,主題式 ETF 往往在題材最熱時進場,費用又高於一般被動式 ETF,長期報酬遜色,投資人需要當心。
Business Insider報導,小摩18日報告稱,主題式ETF費用高昂、表現又遜於大盤,長期來說不利投資人。大摩分析了過去16年來1,000檔主題式基金的績效,發現這些基金的報酬比全球股市指數低了1.6%。報酬遜色的理由是管理費用高於1%,並追高買進熱門股。
小摩解釋:「我們猜想某些趨勢『當紅』時,主題式基金隨之上市,吸引許多資金流入。這意味主題式基金支付高價購入選定個股,他們挑選的公司需在符合趨勢的熱門產業,並在題材完全反應於價格時敲進。」
曾紅極一時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主題式ETF就有類似狀況,特斯拉股價暴衝,讓方舟ETF大吸金,隨後升息預期高漲,方舟ETF持股估值高昂又缺乏獲利,被打入冷宮,股價狂瀉。
小摩指出,主題式基金的費用比被動式全球股票基金貴了55個基點,費用昂貴和長期超額報酬(alpha)為負,意味主題式基金不該存在於股民的策略性資產配置。然而,小摩也強調,投資熱門題材沒有不對,若想提高擊敗大盤的機會,最好選擇低成本的主題式ETF,特別是追蹤被動指數的ETF,而非主動管理的ETF,而且費用最好不要超過1%。
金融時報2021年1月報導,主題式ETF,也就是專門投資生技、再生能源、性別平權等題材的ETF。此類ETF經風險調整後,上市後至少前五年,每年平均報酬比大盤低了4%。Itzhak Ben-David、Francesco Franzoni、Rabih Moussawi、Byungwook Kim等學者,研究1993~2019年在美國交易的ETF做出此一結論。
為何如此?報告指出,多數主題式ETF收取較高費用,卻未有較佳績效。研究作者之一的Franzoni說,ETF報酬是扣除費用後計算出來的,這些ETF表現有天壤之別,超越了費用差距。雖然有些主題式ETF的表現擊敗平均值,但是其他主題式ETF表現則大幅落後。
另一原因是等到某個投資題材大為風行時,往往已經到了市場高點。而且ETF從申請到上市需要好幾個月,更加深此一風險。Ben-David高呼,這就像是拿著舊新聞交易。FactSet的ETF研究分析主管Elisabeth Kashner強調,時機非常重要,可能有超乎尋常的成功、或超乎尋常的失敗。投資人雖能挑選到有上行空間的熱門題材,但是很難抓準進場時機。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