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科技巨擘大舉投資 AI 基礎建設,但營收尚未出現實質成長。分析師估算,AI 企業每年必須賺取約 6,000 億美元,才能負擔 AI 基礎建設(如資料中心)。
Tom′s Hardware、Cointelegraph 6日報導,輝達2023年的資料中心硬體營收為475億美元,多數是應用於AI與高效能運算(HPC)的繪圖處理器(GPU)。亞馬遜(Amazon.com)雲端運算商Amazon Web Services(AWS)、Google、Meta及微軟(Microsoft)等許多企業都在大舉投資AI基礎建設,但這些投資是否能有回報?
雲端商(尤其是微軟)正在重金囤積GPU。輝達財報顯示,其資料中心營收有一半來自大型雲端商,光微軟就為2024會計年度第四季(11~1月)貢獻22%營收。與此同時,輝達2025年第一季(2~4月)賣出的資料中心GPU價值約190億美元。Q1期間,輝達資料中心營收較去年同期激增427%至226億美元。
輝達新推的B100 / B200處理器,承諾效能可望高2.5倍、成本僅增加25%,有望帶動更進一步的投資潮,創造另一波供給短缺問題。
Sequoia Capital分析師David Cahn的計算相對簡單。首先,他將輝達的營收運轉率(run-rate,指按照運行速度推估未來表現)預估值乘以二,估算AI資料中心總成本(GPU占據一半,其餘是能源、建築及後援發電機)。然後,Cahn再將這個數字乘以二,來涵蓋終端用戶(例如新創商、或向AWS等雲端商購買AI算力的業者)的50%毛利率。
(Source:Sequoia Capital)
Cahn指出,OpenAI營收正在飛快成長,2024年有望從2023年底的16億美元上升至34億美元,突顯OpenAI的市場主導地位,遠遠超越其他營收還無法達到1億美元的新創商。
然而,就算是樂觀情境下,科技巨擘也難以創造6,000億美元AI營收。Cahn指出,假設Google、微軟、蘋果(Apple)及Meta各創造100億美元AI相關年營收,而甲骨文(Oracle)、字節跳動(ByteDance)、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X及特斯拉(Tesla)各創造50億美元AI年營收,這跟AI企業每年需賺取的6,000億美元相比,還是有高達5,000億美元差距。
Cahn相信,業界不能期待AI投資能快速帶來回報,同時還需意識到當前投資計畫的投機本質,並持續創新、創造價值。若不這麼做,則這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泡沫勢將破裂,甚至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危機。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x 1 x 3 x 5 x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