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保險滲透率高居全球各國前幾名之列,投保率持續逐年上升,但是究竟自己買了幾張保單?保障的內容有哪些、有沒有重複或不足?很多人都不知道。
壽險業者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家庭結構變化、個人工作調整等變數,保險的需求都可能因此有變化,因此建議民眾至少每三年檢視一下自己所有的保單與保障內容,連同收入、負債的變化一起調整保單內容,才能將保單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國內人壽及年金保險投保率從2019年的256.09%,提高到2020年的260.49%,等於台灣人每人平均有2.6張保單,僅次於香港,居世界第二。而因應投保觀念的普及,壽險公會也在2022年時推出了保險存摺,讓民眾能更清楚自己買了那幾張保單,但知道買了哪幾張還不夠,要了解保單內容及權益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保單健診」一詞逐漸被重視及成為熟知的名詞。
磊山保經業務總監李景修表示,不管是否有申請保險存摺,民眾都應該有保單定期檢視的習慣,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醫療科技進步,定期檢視確保保障規劃的內容符合現在的需求。2012年元旦二代健保上路後,醫療實支實付險種的規劃備受重視,而過往早期的保單較偏重終身醫療,如果沒有適時補強可能導致未來發生醫療事故時無法完轉轉嫁風險。另外以前的險種常見「重大疾病」的險種,現在則是「重大傷病」,保障範圍從7項變成300多項。保單的險種很多,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針對眼睛的保險,所以險種會隨著時代潮流推陳出新,也要讓保單的規劃的內容跟得上時代。
二、家庭結構的變化會連帶影響保額,需適度補強以免有缺口。李景修強調,每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會隨者時間有所變化,單身的時候從一開始只要照顧好自己,到工作穩定結婚、生小孩有家庭責任的負擔,在每一階段上需要的保額會不一樣。如果沒有定期檢視、沒有適時補強或調整,可能會讓風險發生時沒有準備而影響到家人。舉例來說,單身的人第一時間想到規劃保險的部分通常先著重醫療保障;而結婚有家庭的人,因為要照顧好另一半、小孩,除了完整的醫療保障之外,壽險的保額就非常重要。
三、個人理財的配罝會隨著工作的調整、薪酬的變化而需適時調整。一般來說,專家建議財務的配置上可以依照理財金三角:生活支出60%(或50%),投資理財30%(或40%),保險規劃10%。由此推論,當薪資不同,理財跟保險的配置上就要適度調整。隨著年紀、資歷跟機運,薪水漲了也要同步調整理財的配置,保單也應該適時補強。
壽險專家因此建議,最少每三年要檢視一次過往買的保單,除了保障額度的整理之外,也要一併連同自己的收入、資產與負債狀況一起盤點,才能讓保障與時俱進,符合當下現況需求,且結合未來的人生規劃夢想,調整自己的保險內容,讓適合的規劃帶給我們最安心的力量,也更能無後顧之憂的前進。
氣候風險增 去年保險理賠僅4成 退休理財術-歐美人退休投資 兩標的最不討喜 《科技》加強保障AI應用消費者數據隱私 9成企業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