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今日閉幕,氣候相關議題再度成為全球焦點。MSCI 台灣區業務負責人暨執行董事陳彥霓表示,雖然各國持續呼籲因應氣候風險、追求淨零碳排,但全球升溫的情況至今尚未顯著改善,只有透過資本市場與監管强制性的要求,政策才能夠具體得推動。
MSCI 最新發布的《淨零追蹤報告》顯示,上市公司今年將向大氣層直接排放 109 億噸範疇一的溫室氣體,比 2021 年上升 1%,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到本世紀末,上市公司將使全球氣溫上升 2.9°C,這與全球氣候目標嚴重不一致。
MSCI 今年擴大「預計升溫」解決方案的估算範圍至基金與指數,投資人將能夠獲得超過 56,000 隻股票與債券型基金與指數的「預計升溫」數據,並提供廣泛的指數解決方案以滿足投資者的氣候策略偏好,增加綠色機遇公司的暴露度,朝向符合 1.5° 溫度控制的目標邁進。
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與歐盟分類法中的綠色分類標準(Green Taxonomy)都將在 2023 年全面實施,並激發全球對定義綠色的興趣,例如新加坡和中國政府都開始創建自己版本的綠色分類法。
陳彥霓指出,氣候風險揭露對淨零碳排至關重要,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CFD)這類自願性的倡議,對參與者雖然沒有強制力,但越來越多的監管機構將 TCFD 框架納入氣候相關揭露法規中,尤其今年 3 月美國 SEC 宣布將制定法規,强制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
「如何做好氣候風險揭露對於達成淨零目標非常重要」,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楊曉文表示,如果企業只是爲了遵循法規而進行揭露,若實際上卻沒有具體的作爲,企業未必能增進永續投資的效益。
全球永續發展監管措施正持續增長,單單 2021 年全球就有 34 個監管機構與 12 個市場針對 ESG 監管徵詢意見,其中亞太地區,已開始執行的 ESG 相關法規在過去十年中累計增長 4 倍,其中影響機構投資者的法規更增長 8 倍之多。
MSCI ESG 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表示,ESG 投資成長的腳步持續加速,這是由於越來越多新一代的投資人非常在意 ESG 與氣候考量,並有越來越多 ESG 相關法規與揭露標準產生,投資人也認為 ESG 數據和評級會有助加強投資組合,而科技與 ESG 數據的發展也如虎添翼。
(首圖來源:M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