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Taiwan「2022臺灣企業領袖調查」系列專欄三-不懼疫情臺灣企業快速因應環境變動建立競爭優勢

新聞媒體 2022-02-23

即便全球疫苗覆蓋率快速提升,但隨著COVID-19病毒持續變種,2021年全球經歷了COVID-19病毒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年。

為防堵疫情擴散,世界各國大舉採用居家隔離乃至於封城等方式,不但對人類工作、學習與生活型態造成重大影響,上游供應鏈長短料的問題,也對終端產品能否順利供應造成重大挑戰;除此之外,歷時多年中美貿易戰已升級為科技、金融與地緣政治等多面向的戰爭。今日企業除考量自身營運、技術、供應鏈及市場等問題之外,如今更需考量國際政治問題,經營環境相較以往更加複雜。

為了降低因疫情所造成全球生產與運輸體系緊張的風險,臺灣科技業者不得不將以往講求專業分工、自由貿易運輸的全球供應鏈體系,轉變為區域布局、在地生產及就近供應的新模式;再加上中美貿易戰所導致的地緣政治關係變化,科技業者除非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供應鏈體系之間選邊站,否則「中國在地」與「非中國」的全球雙供應鏈體系布局更是勢在必行。

臺灣科技業者除了以技術與品質在全球供應鏈占有重要地位外,彈性生產與快速回應市場變化的敏捷性,更是臺灣廠商能在紅色供應鏈大舉侵蝕市場之際下,依舊能與國際大廠維持長久合作關係的關鍵因素。

而這項能力,更是讓臺灣科技產業在全球供應鏈斷鏈的情況之下,能夠持續維持營運、甚至在困境中勝出的重要競爭優勢。舉例而言,2021年全球因車用晶片缺貨,導致多家車廠被迫減產,原本受到少數IDM半導體廠商所壟斷的車用晶片廠商,由於年初的晶圓製造廠受到停電、地震、火災等天災影響而停工;年中又因馬來西亞封城導致封測產線停擺,不得不打開合作大門,轉而與臺灣晶圓代工及專業封測廠展開合作,並簽訂長期合約或密切合作,以避免產能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進而喪失市場先機。

雖然2021年臺灣一度因本土疫情加劇進入三級警戒狀態,但因疫情快速獲得控制,加上供應鏈為了避免缺料而提高庫存水準,以及部分地區的停工轉單效應,整體來看,過去一年,臺灣科技產業非但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反而積極擴充新產線以緩解滿載的產能。

2022年隨著全球疫苗覆蓋率持續提升,疫情對實體經濟影響可望逐漸式微,臺灣企業領袖對未來似乎也更具信心。根據《2022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在224位受訪者中,有高達79%的企業領袖認為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持續提升,相較於2021年度調查的56%提升了23個百分點,較之全球企業領袖(77%)也更加樂觀。

然而,受惠於5G、物聯網與電動車市場持續暢旺,晶圓廠產能吃緊狀況恐怕短期內無法解決,半導體缺料壓力仍在,對於臺灣科技業者而言,2022年仍是個機會與挑戰共存的一年。除了快速應變的敏捷性外,面對未來的國際通膨壓力高漲、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以及全球供應鏈持續動態調整的挑戰,臺灣企業必須持續加以關注,並強化對未來趨勢的預判以及反應能力。(本文作者為資誠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BOSCH家電結合物聯網 今年拚雙位數成長 英飛凌擬投資逾20億歐元擴大馬來西亞居林前端工廠寬能隙半導體產能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