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金控(2885)研究指出,台灣因本土疫情嚴峻重創內需經濟,但台灣產業結構以出口為主,下半年開始,歐美等國將掀起補庫存的拉貨潮,對於台灣的上市櫃公司是一大利多,在基本面支撐之下,對台股後市應屬相當正面。
元大金控昨(9)日舉行「2021元大金控亞洲投資創富論壇」,由元大投顧產經學專家顏承暉博士打頭陣,對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展望,發表專題演講。
顏承暉說,歐美等國疫苗普及,已經陸續解封,因此帶動經濟復甦,由於現有庫存偏低,預期今年下半年以美國為首的各國都有回補庫存的需要,這將對台灣形成巨大的幫助,台灣產業屬於外銷導向,目前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結構中,製造業占比高達83.49%,而且製造業有七成是滿足外國市場需求,由於國際主要經濟體美歐等國已經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下半年可望開啟補庫存的行情,這對台灣的上市櫃製造業將是重大利多。
他並指出,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中,主要處在供應鏈的中後端,根據長鞭效應研判受惠程度更高,對台灣經濟的正面效應更顯著;而在疫後經濟發展中,電子業供應鏈由發散型結構轉為集中鑽石型結構,此種轉變,使得台灣的製造業比以往有更大的定價能力與空間。
顏承暉表示,雖然台灣本土疫情嚴重衝擊內需產業,例如餐飲、住宿、娛樂休閒等業,但是疫情對於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衝擊,並沒有預期的大,可以說疫情對台灣經濟產生衝擊的程度還大於對上市櫃公司的影響。且美中關係的變化,美國將中國大陸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看法,也對台灣有利。
他指出,美國全產業與零售庫存遠低於長期平均數,下半年需求端會出現回補庫存效應,這對於台灣製造業是一大利多,台灣的經濟也將因此受惠。
顏承暉表示,從長遠的需求來看,人類每隔40年至60年會因為新科技趨勢,帶動長波循環期,這種科技趨勢,不只是趨勢產業帶來爆炸性的進步,還會帶來人類生活型態的革命性變化,包括大數據、自駕車、物聯網等應用,將推動第六波的長波循環。
他說,疫後的投資資本支出也進入新的循環,能見度直到明年,因此儘管內需受疫情衝擊大,但台灣上市櫃公司製造業在歐美補庫存、新科技需求與資本支出增加三重利多下,展望相當正面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