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香港整個牛奶國際集團的營收都受到衝擊,而台灣的頂好超市(惠康百貨)看似又沒有太大的展望,因此近 2、3 年來,牛奶集團確實想賣掉頂好超市。」一位香港牛奶國際集團(Dairy Farm)前高層,透過視訊接受《財訊》採訪時指出。
6 月 2 日,家樂福宣布與牛奶國際集團簽署協議,收購牛奶國際集團在台灣的惠康百貨全部股份,此次交易包含 224 間超市分店(199 間頂好超市及 25 間 Jason Market Place),同時也包含了物流中心的資產及土地。整筆交易價值 9,700 萬歐元。
此一股權交易案預計於 2022 年底前完成。完成後,家樂福將躍升為僅次於全聯的第二大超市通路。
在家樂福宣布收購案後,這位牛奶國際前高層享他對台灣零售市的看法。「全聯對客戶的了解更深一點,不像其他的經營者」,他觀察,牛奶國際集團其實包山包海,而像全聯這樣可能就只單純做超市或者單純經營一個品牌,對於客戶可以經營得比較深入。
「無論是中國或台灣,其實都是土生土長的經營者會比外來經營者來得好」,這位前高層受訪時不諱言,這其實也是一個趨勢,主要的原因在於,本地超市用的是本地的資金,但是外資是由外商來經營的,管理層對於公司的忠誠度可能比較不足,當然文化也是一個問題。
他印象很深刻,30 年前,頂好是台灣第一家最大的連鎖超市,無論是人員培訓或是市場定位,其實都做得不錯;此外,當初不管是春夏季的活動,客單價都非常好,而且價格都能壓得比別人低,產品組合也做得很好,此外,倉庫運貨及消費者的體驗都做得很好,因此來客數上,頂好也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後來因為換了不少主管,沒有把握住經營原則,聲勢開始走下坡。再加上,後來量販店也來分食超市通路市場大餅,導致超市通路整體的經營成本開始增加。
一位頂好前主管也提出他的觀察,台灣的惠康百貨總部設在香港,策略上經常沒有即時對台灣市場做策略調整,造成業績或是競爭都無法搶過競爭對手,總體而言,頂好的經營不夠理想,跟不上市場變化是最主要原因。「其實,牛奶國際集團一直都存在有這個問題,包括英國、澳洲等,都有類似情況。」
頂好業績開始下滑,也讓它難以避免走入被購併的命運。
牛奶國際集團高層觀察,集團要出售在台灣的惠康百貨全部股份予家樂福,第一點主因是,頂好已不再是超市的龍頭老大,目前全聯做得最好。「零售食品業的競爭市場來說,你只能做到第一或第二才能賺到錢,排名在後面的就很難賺錢了。」
第二點是,成本日益增加,整體業績卻無法再創高峰,顧客數又持續下滑,這些情況下,只會與全聯的差距愈來愈遠,「當你和競爭者差距太遠時,等於在台灣市場上失去展望」。
頂好前主管也指出,牛奶國際集團都聘請外來的執行長,都會採行一個新手法去達到盈利或公司給的目標,但政策都沒有延續性,對長期經營來說,差別就很大。這點和日本企業不同,日商是走長期經營路線,願意長時間投入且未必要馬上看到回報,日本公司做零售可以看得很長遠,換執行長也都可以有延續性。
第三點,則是從牛奶國際集團的年度報告可以看出,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區營收,也有業績下滑的跡象。
第四點,香港的動亂及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一直以來對牛奶國際營收貢獻很大的美心食品,亦受到不小的影響。
近年來整個牛奶國際集團的營收都受到衝擊,處分非核心或不易再成長的事業,便成為重要的待辦事項,這次賣掉台灣惠康,其實算是符合集團發展方向。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