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圓產能緊俏的情況下,旺宏 4 月中旬宣布出售旗下 6 吋廠,引起諸多晶圓代工業者搶親,例如聯電、世界先進都表達極高興趣。然而在各家表達有意願購買的業者中,最受關注者莫過於鴻海;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證實,團隊確實已向旺宏「表達興趣」。
首先從旺宏的角度來看,記憶體生產一般而言,都是走向大規模產能擴張;而這座 6 吋廠的成本雖然攤提完畢,卻因技術落後,缺少進一步產能擴張空間。說穿了,就是生產效率不符經濟效率與需求,趁這波產業浪頭高價脫手,換取更多資源發展更高階的記憶體生產布局,其實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畢竟 6 吋廠對其他業者而言,仍有極高價值。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波動劇烈,使得成熟製程的汽車電子、電源管理晶片及各種驅動晶片都面臨嚴重缺貨狀況,若是由像聯電、世界先進這樣晶圓廠接手並投入相關產品生產,看來是最合理的選擇。
不過,旺宏 6 吋廠其實對鴻海意義更重大。
鴻海早在數年前就傳出有意願進軍半導體領域,2017 年成立「S 次集團」,專門負責整合半導體產業,隨後併購訊芯,並在中國青島設廠進行封測布局,劍指 SiP 封測服務;後續也併購了天鈺、君曜、虹晶,分別在驅動 IC、指紋/觸控 IC、面板驅動 IC 等領域耕耘。同時也和中國各地方政府合作進行晶片設計相關的業務研究與推動,總金額高達近台幣 300 億元。
2019 年時,鴻海仍持續對外宣稱不會做晶圓廠等重資產投資。不過,其實在 2016 年併購夏普時,就已經順便取得夏普在日本一座 8 吋晶圓廠。該廠專門生產 LCD 驅動 IC 以及影像感測元件,但這座晶圓廠產能都已經分配得差不多,無法加入「S 次集團」的半導體產業規畫。
隨著 2020 年疫情擴散到全球,打亂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運作,鴻海的整體產業布局也受到影響。不僅夏普因為疫情面臨嚴重虧損,鴻海尋求出售夏普旗下顯示器部門業務,也因買家收手而終止;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簽下的合作案也遲遲無法兌現,迫於成本,鴻海不斷縮減在美國的投資規模,而被美國民間與政界責難。
曾說不做晶圓廠,鴻海轉向
但也因此,鴻海看到了半導體製造的重要性。兩年前,鴻海曾說不做晶圓廠,但今年卻加入馬來西亞 8 吋晶圓廠的搶標,失敗後甚至做好最壞打算,可能著手規畫自建晶圓廠工作;旺宏在此時拋出 6 吋廠,就成為鴻海不得不緊抓的一根稻草。
旺宏 6 吋廠對鴻海而言,重要性可說比當初的馬來西亞 8 吋晶圓廠更高。首先,該廠有絕佳地點,地處新竹科學園區 2 期,產業鏈完整,對鴻海而言,6 吋設備如果不符合需求,也能進一步購置新 8 吋甚至 12 吋設備取代。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先前也對外表示,設備和廠房可分開出售,似乎也是在呼應鴻海的需求。
對鴻海而言,包括半導體、電動車事業,以及數位健康、機器人等其他高科技製造事業,都必須要有晶圓製造能力來輔助,才有辦法形成生態,進一步保障布局空間與競爭力,若能順利買下旺宏 6 吋廠,對鴻海事業版圖來說,將是一塊非常重要的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