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傷,標準普爾全球評級15日表示,銀行業將是信貸環境惡化的最終受害者,標普預估亞太地區2020年GDP萎縮1.3%,整體區域這兩年會損失2.7兆美元的經濟產出,而疫情的蔓延將使該地區的GDP「永久減少」2~3%,單是亞太區TOP 60銀行業,估計未來兩到三年內,將出現信貸損失倍數增長、收益急劇下降的後疫時代極高風險。
標普金融機構分析師團隊指出,2020年第二季繼續在亞太區針對貸方採取50次的負面評級行動,亞太TOP 60銀行面臨疫後的信用損失激增和收入下降,經營風險一直在上升,「可能會下調更多機構的評級」。
由於疫情實在難以掌握,標普目前認為,亞太地區GDP恢復到正常表現,最早的時點只能看到2023年,而這兩年疫損的2.7兆美元是一項保守估計,如果2021年下半年之前,還沒有新冠疫苗或治療方法,全球大流行的持續時間會比現在估計的更長、更嚴重。
標普信用分析師Sharad Jain指出,各國政府擴大財政支出,多數銀行終止或暫緩貸款還款期限,由於借款人的違約程度和銀行的信用損失,兩者關聯度極高,目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比先前的基準來的嚴重、或持續時間更長,此現象堆高了銀行的信貸損失,同步降低其收益,並放大其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