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日經亞洲評論》 報導,目前預計約有 100 家日本公司將參與由鴻海帶領的電動汽車的聯合開發,其中包括接近豐田汽車的供應商,這代表該計畫將對更廣泛的在汽車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報導指出,截至 3 月初,約有 2,200 家公司打算參與這個由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製造商領軍的項目。與 2021 年 4 月該計劃啟動時相比,參與企業的總數增加了 70%,而日本公司的數量則是一口氣增加了五倍。這其中,一些公司已經開始與鴻海和其他參與企業一起開發零組件。
日本企業日本電產、NSK 和其他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以及包括旭化成、昭和電工和東芝在內的主要材料和電子供應商都將參加。以旭化成來說,目前正在準備為其聯合開發的動電車內部裝飾材料提供材料。而與日本主要汽車製造商關係密切的公司也參與其中,如豐田供應商電裝、捷太格特和豐田通商、以及與本田汽車關係密切的 FCC等。而日本電裝將研發電機和其他設備的供應。豐田通商也在努力開發用於汽車電池的鋰材料等。
報導強調,鴻海是在 2020 年 10 月宣布了其 EV 電動車計劃。集團內的相關核心公司都將共同開發 EV 車身和通信基礎設施。其他參與的公司將銷售鴻海根據合約生產的電動汽車零組件和系統,並免費使用設計資料。透過這些基礎軟體和相關底盤設計,將可以為鴻海計畫中的目標市場客製化相關產品。
根據英國研究公司 LMC Automotive 的資料指出,到 2030 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比 2021 年籌長 7 倍,達到約 3,300 萬輛。驅使來自不同產業的企業紛紛進入市場,日前日本 SONY 集團就決定加入與本田展開合作夥伴關係。而鴻海則是使需求電動車的客戶,在無需擁有自己的工廠的情況下即可擁有自己品牌的電動汽車,並可進一步銷售。這種方法類似於數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做法,企業本身專注於軟體開發,將產品的生產留給代工商,這模式未來預計將被廣泛採用。
目前,各大汽車製造商聯合眾多零組件企業,已經形成一個金字塔狀的結構。由於電動汽車不使用發動機,因此零組件數量減少了 40% 到 50%。這簡化了生產,並使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變得不那麼重要。當前微軟和三星集團也參與了鴻海的電動汽車項目,這可能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首圖來源: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