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股價葫蘆裡賣什麼藥?這次衝不衝得過15倍本益比?

新聞媒體 2021-04-05


相對於其他陷入膠著的科技權值股,最近鴻海集團股價真的很有故事。

舉 3 個例子,首先,鴻海本身在外資 2021 年以來大買 52 萬張的推動下,股價重回 11 年前高點。其次,旗下 IC 設計公司天鈺,最近 70 個交易日竟有 40 天被列為處置股票,「關禁閉」分盤交易的結果,依舊淡定的上漲超過 3 倍。第 3,旗下面板廠群創終於翻身,4 個月股價漲一倍。

對比 10 多年來股票報酬率遠遠輸給電子股指數,這一波鴻海集團走出很不一樣的味道,最大的底氣,來自於鴻海集結上千家公司合組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準備進攻電動車領域。但是,也正因為鴻海最近 10 年轉型成效並不明顯,此番雖靠著電動車題材重回股市巨星之林,效益卻還要幾年後才可能驗證,有人期待、有人吐槽,投資人不免要問:這次鴻海集團股價能走多遠?

▲劉揚偉董事長領導下的鴻海能否衝高本益比?關鍵還是電動車。

「當年郭台銘當董事長,股價好不好他無須給別人交代,但是劉揚偉不一樣,雖然接任鴻海董事長,大老闆郭台銘卻還在旁邊看著,不管是業績或股價的績效,劉揚偉總會希望有所交代」,股市老手一語中的,站在劉揚偉新團隊的立場,一定希望能跟上股市活蹦亂跳的脈動。

事實上也是如此,鴻海過去為人詬病的一點是透明度低,但是現在的鴻海有定期法說會,董座也不排斥出席場合談未來,公司的透明度提高了,更重要的是,鴻海集團養的小金雞愈來愈多,以前電子代工盛世,大家提到的小金雞是鴻準、廣宇、群創,現在則添加天鈺、乙盛、樺漢等等,向來鴻海集團在投資人的印象裡,就是財務操作高手,也很擅長利用旗下小金雞搭配造勢,現在可用之兵愈來愈多,正逢全球股市的大多頭行情,怎能不抓緊機會。

所以,此時探討鴻海集團股價,第一個重點要把握住,也就是目前的環境對鴻海有利,不管電動車大業最後能否成就,畢竟才剛開始籌組開放平台,現在看多或看衰都只是紙上談兵,但是只要電動車題材延續,就有助於鴻海長期評價。

不過,固然目前多方順勢而為,回到股價操作,鴻海與旗下小金雞,卻是不同的概念。採訪諸多股市好手,大家的結論頗為一致,「鴻海股價主要是靠外資買上來,未來外資動作左右股價;至於本土資金則偏好鴻海小金雞。」

《短線》法人買盤關注季報

回顧過去 20 年的歷史,自從 2007 年蘋果智慧型手機上市、串流影音推出、社群媒體陸續出現…,新興科技讓鴻海的代工盛世不再,最近 10 年,鴻海本益比維持在 7~15 倍之間,比較多的時間是偏向下緣。2012 年一度觸及 15 倍本益比上緣,當時鴻海有一個「眼球計畫」的題材;2017 年又碰觸一次,靠的則是響應川普美國設廠,以及外資喊出 200 元的目標價。

最近,鴻海本益比又因為電動車題材而觸及 15 倍,電動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題材性比過去兩個濃烈,因此合理推測鴻海可以維持本益比高檔一段時間。日前備受市場關注的美系外資報告,給予鴻海 168 元一路發的目標價,認為市場忽略了鴻海在電動車機構件、底盤等製造潛力。其他本土法人大致也將一年目標價設定在 150 至 160 元間。

不過,鴻海長線看轉型成效,短線支撐仍要看獲利,因此有 2 個觀察點要注意,第 1,外資買賣超動向有絕對影響力。第 2,許多法人估計鴻海 2021 年每股淨利挑戰 10 元,第一季季報的表現會是第一個驗證,只要 3 月營收一出爐,各種預估數字會跟進調整,如果股價有轉折,從營收公布到季報正式出爐的時間,會是一大關鍵。

其實,本土資金對鴻海比較有距離,也是被前陣子外資大賣台積電的事件影響,「哪天外資要提款,你擋也擋不住,所以鴻海還是留給外資吧。」小散戶笑著說道。事實上,按照過往經驗,鴻海集團小金雞股價表現確實更活潑。

《金雞》天鈺股價撐住鴻海

翻開過去線圖,2007 年鴻海代工盛世之前,當時的小金雞鴻準與廣宇的相對漲幅,完全把母公司比下去。而今年最亮眼的金雞,則非面板驅動 IC 設計公司天鈺莫屬了,從 2020 年 12 月鴻海集團起漲後,天鈺最高漲了 6 倍之多,中間也被列為處置股票 4 次,但都無損於股價的強勢。過去鴻海集團股價都是內資先玩小金雞,外資跟進買鴻海,這次情況也很像,因此坊間有一種說法,只要天鈺股價維持強勢,鴻海就安啦。

天鈺去年全年每股淨利 4.07 元,拜面板驅動 IC、電源管理 IC 等供不應求,且產品漲價所賜,2021 年前 2 月每股淨利已達 2.5 元,法人估計今年全年將超過 15 元。本土法人向來偏愛台灣的 IC 設計股,從去年 12 月天鈺起漲以來,迄今投信買超 1.4 萬張,是最大的驅動力,有一說指出,只要天鈺股價站上 300 元,市值將達 500 億元,合乎 MSCI 追蹤條件,這些故事都有利於天鈺營造多頭氛圍。當然,如果哪天投信大幅度賣超,或是利多反跌,那就要小心了。

除了天鈺之外,投信 3 月迄至 26 日買超 8.2 萬張的群創,也是本土資金偏好鴻海金雞的代表。群創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中國不再補貼面板產業,群創得以擺脫殺價競爭,而這幾年朝利基型、高階大型一體化車用面板發展,已見成效,今年獲利有大轉機,外資估計每股獲利超過 4 元,不再是過去那個常常虧損、股價連淨值都碰不到的雞蛋水餃股;也因為獲利抬頭,有機會從股價淨值比走向本益比評價,讓鴻海集團這次的反攻,有更多故事可言了。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