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浮濫資金已淹到頭頂,在壽險大量資金支撐下,國際板債券2020年新發行量首次突破600億美元,全年共有195檔債券發行,發行總金額達601.56億美元(約新台幣1.77兆元),較2019年發行量倍增,成長達136.56%,亦創下歷年發行量新高。
支撐國際板的兩大力量,一是國內資金太多,光壽險業2020年前11月總保費就近新台幣2.82兆元,要尋求可投資標的;二是壽險公司先前投的國際板債券,在2020年被大量贖回,前11月就達456.34億美元(約新台幣1.35兆元),必須趕快回補部位,否則投資收益率將急降,影響獲利。
2020年美元計價國際板長年期債券,發行利率還有2.7~4%之間,短年期(即約5年)亦在1.5~2%,還算符合壽險公司與銀行等投資需求。
但據保險局統計,到2020年11月底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金額約新台幣3.96兆元,已跌破4兆元,且比2019年底約少了近新台幣2千億元,即壽險業手中國際債券被大量贖回,有些公司回補、加碼,有些公司則直接轉往海外投資或其他標的,壽險業的投資部位占國際板流通金額,也從80%降到74%左右。
國際板(福爾摩沙債券)從2006年推出以來,2020年出現史上最大提前贖回潮,但也催生最大發行量,全年贖回金額約新台幣1.35兆元,超出年初預估,但全年也發行約新台幣1.77兆元,以回補被贖回的量。
由於先前金管會並沒有鼓勵金融業投資,因此發行量不大,一直到2014年金管會推行金融進口替代,將保險業投資在台發行的國際板債券,排除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國際板債券才在壽險資金追捧下,大量發行,2016年當年共發行175檔債券,發行金額493.73億美元,創當時歷史新高,且美國知名企業如蘋果、AT&T及中東政府等都曾在國際板發債。
但在金管會2017年、2018年陸續要求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可贖回期不得低於五年,國外投資加計國際板最高不得逾資金的65.25%,國際板發行量從2017年連續衰退三年,2020年是首度恢復成長,且創發行量新高。
超越馬雲 鍾睒睒成亞洲新首富 創下歷史新高 央行未到期存單餘額 破9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