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是清代孔尚任戲曲《桃花扇》名句,感歎人生從盛世繁華到孤寂落寞的轉折,如今用來描述曾經是中國首富的中國恆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再也貼切不過了。
2021年9月以來,香港上市的中國恆大股價,數度在盤中跌破3.5港元,收盤前總是掙扎站上3.5港元,這個價位意義重大,因為這正是2009年恆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價格,也是樓起樓塌的起點。
2021年7月1日中共盛大慶祝百年黨慶,許家印也登上城門觀禮,這個「中國特色」的財經指標,至少代表著政商之間的聯繫,共產黨給他一張觀禮門票,債主要給點面子。以往這可是強心針,2020年黨慶、國慶日,只要許家印出現在城門,就是股票債券的支撐,價格總能反彈一兩成。然而今年這張牌也不靈了,從百年黨慶以後,恆大股價再也站不回10港元,還一路往12年前的IPO價格墜落。
「黨慶牌」不再靈驗,各方壓力如餓虎撲羊。國際信評機構穆迪三度調降恆大及子公司評級至CA,比垃圾債券還糟糕,只在評級最差的C之上,代表債券高度投機、違約風險高,展望為「負面」。惠譽對恆大評級也下調至CC,表示信用風險「非常高」。期間恆大8月10日被人行、銀保監會約談,許家印更在8月18日卸下恆大地產董事長,目前職銜為董事局主席、最大股東,仍然持有中國恆大70.78%股權。
2020上半年,恆大還以2,666億人民幣營收、年增率17.5%,排名中國房地產企業第一名。當時許家印仍是全球房地產業首富,李嘉誠還排在他後面;同時恆大也拿下「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排行榜冠軍。
然而風向變了,改革開放30年以來未見的緊縮降臨,2020年8月中國政府加大力度執行「房住不炒」政策,官方針對地產開發商融資的「3條紅線」政策。所謂3條紅線包括: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00%。踩中3條紅線者,視情節嚴重程度限制業者融資能力,恆大3條全中,首當其衝。
當年危機入市,蓋樓賺大錢
截至2021年6月底,恆大負債高達1.97兆人民幣(約台幣8.4兆元),有210億美元外幣債務在外國債權人手上,總負債占資產82.71%,已明顯大幅逾越政府70%的紅線標準。身為1990年代第一代創業家,許家印除了有極強成功欲望,也有靈敏嗅覺,還累積深厚的人脈。只是這次再多掙扎,也難以改變潮水大轉向、一路向下的漩渦。
1958年在河南農村出生的許家印,正值毛澤東版中國夢──「大躍進」的開始,農村生活非常艱苦。許家印還不到1歲,母親因病離世,父親工作是種樹、砍樹,祖母則賣酸醋補貼家用。據《維基百科》,1958~1962年「大躍進」引發大饑荒,全中國估計有1,500萬到5,500萬人非正常死亡。
許家印1975年高中畢業後,農活、保安、勞工什麼都做,就連掏糞做肥料的苦工也有經驗。直到1977年官方恢復高考制度,他才考上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大學),靠著助學金,開啟知識脫貧之路。畢業後,許家印進入河南舞陽鋼鐵廠,一路做到車間主任;他自己說7年內都沒有休假。
90年改革開放,中國迎來大轉機,鄧小平1992年南巡後,許家印第一時間帶著20,000人民幣,離開河南來到深圳,從打工仔做起後進入廣州。1994年他主導中達貿易地產項目,向銀行貸款2,000萬人民幣,最後竟賺了2億元。
1997年,許家印創立恆大地產,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同業不敢冒進,他初生之贖籌集巨資、大膽入市,打造號稱中國第一個樓盤的「廣州金碧花園」,一戰成名。接著往後每次危機,都成為許家印賺大錢的機會。熬過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後,2004年恆大走向「規模+品牌」,快速壯大;2009年11月以每股3.5港元在香港上市,許家印持股6%,財富高達480億港元,立馬成為中國首富。
從1997年創業到2009年上市,許家印花了12年;巧合的是,從2009年上市,再到今年債務危機,也是12年。隨著恆大規模成長,許家印的胃口也愈來愈大,物管、網路、健康、新能源車樣樣來,如今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負債總額高達2.14兆人民幣(近台幣9兆元)。
跨足汽車,誇口要贏特斯拉
與今年高價相比,股價跌幅最少的是恆大物業76%;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恆大汽車跌幅高達92%,但恆大汽車一輛車都還沒做出來,今年4月市值高達870億美元,超過福特,許家印還誇口要贏過特斯拉,如今看來如南柯一夢。
8月31日,恆大首次承認,如果不能解決流動性問題,或許部分債務會違約。除了恆大集團股價大跌,債券也跳水,甚至停止交易。9月9日,23年到期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大跌32%,收在34人民幣最低價,與100人民幣發行價相比,大跌六成以上,還有多檔債券一樣災情慘重,只得停止交易。市場也傳出恆大延後向債權信託公司還本、付息,大規模違約迫在眉睫。
其實一年多來許家印曾努力自救,最後是將一票好友拖下水。去年9月,他說服好友張近東,將蘇寧易購200億人民幣的恆大債權轉股權,雖然短暫自救,卻引發投資人對蘇寧集團財務的擔憂。此外,許家印一票香港撲克牌友,如劉鑾雄的華人置業買進恆大,帳面虧損幾十億港元,股價也跌到2004年低點;新世界發展鄭家純入主的中策集團,也因為持有恆大汽車股大賠30億港元。
恆大集團的財務黑洞背後,還牽涉更多上市公司,以及持有債權的銀行、信託公司,甚至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都將是受害者。其中最無助、受害最深的,應該是買進恆大預售房產的消費者,數量多少尚未浮出水面。
▲ 恆大汽車股價自高點下跌92%,市值蒸發800億美元,新能源車大夢還能做下去嗎?(Source:恆大集團)
國企一旦接手,債權打折扣
以恆大截至6月30日的半年報,負債1.97兆人民幣中,有息負債為5,717億元,2,400億元將在一年內到期,銀行存款為1,616億元,受限制現金為748億元。換言之,一年內資金缺口達1,532億元,來源不外賣資產或者增資。日前傳出恆大香港總部可能以約100億人民幣賠售給國有企業,但仍不足以解決問題。
以恆大的規模,要全身而退清償債務幾已不可能,也沒有民企敢接手,只能寄望國企,包括國企房地產接手資產或土地、國有銀行接手債權。但相對的,債權人也必須打折,包括銀行、信託、債券基金等,所有和恆大資產債務沾上邊的,都要承受損失。
恆大的問題起因於高負債,未來的命運有2個關鍵:短期是流動性問題,債權人想全身而退機率不大,打折出售還有機會拿回部分;長期則是資不抵債,進入破產階段。不管是前者或後者,必須密切觀察引發的連鎖效應,是否波及其他企業及金融機構。至於中國政府何時出手,關鍵在於金融市場連鎖反應和社會維穩之間的權衡,但無論如何,這已經不是許家印能夠控制,屬於他的地產行業黃金30年也將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