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全球市場,台灣股市擁有「回報率較高」、「回購率低」(庫藏股買回)的兩大優勢條件,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研究部門指出,深入了解3月全球股市風暴,美國股市當中的交易所交易產品 (Exchange Traded Products,ETP)是主要原因,2005~2019年期間全球ETP產業增長了15倍,達6.4兆美元,主要是由美國推動,ETP已占美股市值的10%。

金融業主管指出,在台股市場推出ETP,是台灣證交所繼ETF之後的主要方向,如何能藉重ETP的造市規模創造效益、卻又不「攪翻」台股,不要重蹈油元ETF問題,成為證交所目前的決策關鍵。

ETP在過去兩年在台灣市場曝光,證交所規劃先與日本證交所跨國合作,讓台灣投資人從亞太經驗學習認識ETP。但近日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研究部門兩位經濟分析師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和吳卓殷(Gary Ng)聯手撰寫的最新特別報告,讓台股ETP上市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該報告指出,2020年3月全球股市風暴導致亞洲和美國股市均遭遇熔斷,隨著對疫情大流行的擔憂加劇,股價全面下跌。儘管下跌的幅度大致相同,但「波動率」出現明顯差異,尤其部分亞洲市場,在激烈的股市震盪中波動率相對較小,ETP正是關鍵之一。

法外貿銀指出,高槓桿投資是全球金融市場的主流,運用槓桿效果的交易所交易產品(ETP)規模快速增長,美國是主要推動力量,目前ETP占美國市值10%,高於亞洲任何一個經濟體,近期疫情大流行影響經濟的最艱難時期,ETP交易更是激增,2020年3月ETP在股票交易總額中的分額攀升至24%。

艾西亞分析,亞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回購率遠低於1%,台灣和紐西蘭的股市是靠著較高的回報率支撐,亞洲政府也握有穩定基金來調控市場的過度波動,或許這些差異條件,能防止ETP在亞洲股市流行開來時,有同樣的防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