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工業革命的起點,也是世界第一部蒸汽動力車的發明地,進入燃油車時代後,英國也孕育出不少名聲響亮的車廠,但如今這塊招牌不僅黯淡無光,甚至可能就此走入歷史。
提到英國車,不少車迷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從 007 座駕到女王用車,充滿都會風格的 Mini,以及超跑血統的 Lotus,紳士風格的 Jaguar,再到四驅聞名的 Land Rover,然而這些故事幾乎全都停留在上個世紀,這些響噹噹的英國車廠如同沒落貴族,一家一家的被德國、印度、中國和美國車廠併購,在追求成本效益的時代裡,紳士也只能妥協。
儘管如此,憑藉著百年以上的深厚基業,英國製造的汽車在過去 20 年仍有其地位,可終究還是擋不住新一波的電動車革命巨浪。上週,Stellantis 宣佈將關閉位於英國北部盧頓(Luton)的佛賀工廠(Vauxhall),這座工廠已有 120 年歷史,最多曾經有 3.7 萬名工人在此作業,如今只剩下千餘名員工,現在也準備失去工作。
▲ Luton 汽車工廠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生產基地之一。
這座人口只有 23 萬的小鎮,將失去當地最大的公司之一,員工擔心關廠之後,盧頓可能逐漸變成一座鬼城。這一年來,英國汽車工業的成績,簡直是過去 20 年累積的業力爆發,從 3 月開始汽車出口數量就連續下跌,到 2024 年 10 月,出口量一口氣再暴跌 15%,Stellantis 並不是唯一有壓力的車廠。
福特汽車稍早之前也宣佈,將在 2027 年前於英國裁員 800 人;Nissan 也準備跟進在英國裁員,應對電動車帶來的衝擊。Jaguar 雖然沒說要裁員,但是從他們近來大刀闊斧的改革看來,全面電動化的決心堅定,生產線重組是必然的過程。
英國政府訂立了在 2030 年電動車占比達到 80% 的目標,並要求在 2024 年達成 22%,不過今年目前的電動車市占只達到 18%。
說來諷刺,英國和中國一樣希望藉著電動車浪潮,重新在全球汽車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脫歐和能源價格飆漲,讓他們陷入兩難境地。在英國生產電動車幾乎沒有優勢,只有高昂的成本和少得可憐的政府補助。「電動化的背後,是 220 億英鎊(約新台幣 7,110 億元)的黑洞」,英國財政大臣 Rachel Reeves 表示,車廠希望政府提供補助提升購車誘因,但政府能給的卻很有限。
英國與歐洲生產的電動車價格過高,政府又需要達成電動化市占目標,結果就是讓中國車有機可乘,脫歐之後英國不像歐盟針對中國車祭出高關稅措施,讓中國車廠更想在英國賣車。
在燃油車的餘燼中重生
Stellantis 呼籲英國政府應該重新檢視電動車市占要求,否則會讓車廠逃離英國。然而電動車支持者不認同這個說法,畢竟他們關閉的盧頓廠並沒有生產電動車,生產的車輛也是以外銷為主。事實上 Stellantis 自己正在利物浦附近,投資 1 億歐元升級產線,轉型成電動廂型車生產基地,提供給 Opel、Peugeot 和 Fiat。
▲ Stellantis 目前仍是英國電動廂型車的領導者,2024 年至今市占率達 41%。
BMW 已經確認會繼續在牛津工廠生產純電 Mini,Jaguar 母公司 Tata 也確認,將投資 40 億英鎊,建設電池廠,以支持 Jaguar 純電車在英國生產。Nissan 雖然近況不佳,但他們也已確認要投資 20 億英鎊,將桑德蘭工廠升級,提升電動車產能。
這些消息看似樂觀,但也有一部分是被迫,因為英國政府的電動車要求相當嚴格,車廠必須在今年達成 22% 新車屬於零排放車輛的目標,商用車則需達到 10%,超額生產的車輛將面臨每輛車 1.5 萬英鎊的罰款。英國政府也提供了逃脫條款,不合格車廠可以向其他車廠購買額度,類似碳權概念,以此規避今年的罰則,這就給了 Tesla 和 BYD 更多獲利機會。
對各大車廠來說,英國市場如今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反而是被中國上汽買走後,停止在英國生產的 MG,可以頂著英國招牌賣向世界各市場。日後,到底要不要繼續在英國造車,恐怕會是各大車廠要深思的麻煩議題。
(首圖來源:Vauxhall)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x 1 x 3 x 5 x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