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三者兼顧,根本天方夜譚?經濟學人:已變成炒作和爭議的縮寫

新聞媒體 2022-09-12


近年來 ESG 成為金融市場最熱門的投資趨勢之一,許多資產管理公司也迅速運用這個概念包裝成投資理財產品。ESG 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等 3 個英文單字的縮寫。ESG 最初的理念是:企業不應只服務股東,而應對所有利益關係人負責,包括社會問題、供應商與勞工。

然而《經濟學人》(Economist)近期卻指出,ESG 這三個字母已經變成了炒作和爭議的縮寫。

其中一場風波包含今年 5 月,標普道瓊指數(S&P Dow Jones Indices)將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剔除出其 ESG 指數之外,引發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 Twitter 上開砲,痛罵 ESG 是一項騙局。政壇、矽谷投資圈也興起一股「反 ESG」浪潮,批評 ESG 的評比標準令人難以信服。

《經濟學人》解釋,ESG 存在著 3 大基本問題:

問題 1:ESG 三者兼顧難如登天

首先,ESG 把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目標放在一起,在任何企業都無可避免的取捨難題上,它無法提供循序漸進的建議。

例如,特斯拉雖然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待改進,然而其電動車卻在減少碳排放上做出巨大貢獻;關閉一間煤礦公司對減緩氣候變遷有利,卻會對其員工和供應商造成嚴重傷害;此外,在不破壞生態的情況下,要怎麼能廣蓋風電廠?

問題 2:善行和財務的連結不夠強

其次,ESG 的獎勵並不直覺,雖然 ESG 的理念宣稱:企業的良好行為會對其自身和投資者帶來財務利益。但矛盾的是,如果企業能忍受外界責難,將污染成本外部化,反而可以產生暴利。

問題 3:ESG 評比標準不一

另外,ESG 的各種評比系統也存在不一致,並且容易遭到操弄,不像各家信評機構之間的信用評等具備高度相關性。投資人或許會產生投資 ESG 基金就是對環境有幫助的錯覺,但 ESG 評比通常是根據同類型企業進行比較,而非普遍的所有企業,這也造成石油公司的 ESG 評比比電動車公司排名還前面的奇怪現象。

《經濟學人》建議投資人,既然 ESG 難以三者兼顧,不如將目標縮小,更容易擊中靶心!不妨只專注於 ESG 的環保議題(E)上, 特別是碳排放議題 ,如果銀行或基金公司能夠專注追蹤 ESG 投資組合企業的碳足跡,觀察它是否隨時間推移而減少。透過揭露企業碳排放訊息,將有助於幫助大眾了解真正影響氣候變遷的因素。

(本文由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