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題材帶動下,今年以來無論美股、台股,皆屢創新高,卻出現漲幅貢獻多來自大型科技股、AI 概念股的現象;與此同時,市場也開始擔心,AI 風潮是否已「過熱」,恐重演當年網路泡沫戲碼?
以美股為例,標普500、那斯達克指數,今年(至6月21日收盤)累計分別上漲14.57%和17.84%。據美媒CNBC統計,標普500指數已377天,沒出現幅度超過2.05%的拋售,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持續最長的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被稱為「恐慌指數」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率指數(VIX),5月觸及2020年11月以來最低,顯示市場情緒平穩。
即便如此,當股市漲幅貢獻,多來自輝達(Nvidia)、微軟、蘋果等高市值科技股時,部分投資人擔憂,若股價漲過頭,基本面卻沒跟上,會不會讓AI概念股,走上泡沫之路?
有些投資人把當前AI熱潮,和過去的網路泡沫相比擬。自1995年起,投機炒作使許多空有其名卻無實績的網路概念股陸續起漲,那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3月來到高峰,累計漲幅達400%。
然而,獲利能力不佳的公司,沒有足以支撐股價表現的基本面,隨著聯準會(Fed)為了消除通膨預期,自1999年6月啟動升息循環,讓利率一路從4.75%升到6.5%,網路泡沫開始破裂,靠炒作帶動股價走高的公司,紛紛原形畢露、股價重挫,使股市在2001年崩盤。
根據CNBC資深分析師兼評論員因薩納(Ron Insana)觀察,AI熱潮和網路泡沫有所不同,原因在於通膨率已下降,Fed政策走向降息的機率高於升息。
《財訊》指出,由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6月會議發布的聲明可得知,Fed認為,近幾個月以來,在實現2%通膨目標上略有進展;利率「點陣圖」顯示,今年應會降息1次。
LPL Financial 首席技術策略師滕奎斯特(Adam Turnquist)也認為,通膨消退為Fed貨幣政策未來路徑,提供了市場期待的明確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Fed最關注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率,已從2022年6月的直逼7%,一路降至今年4月的2.7%,但看在Fed主席鮑爾眼中,還是太高。
美東時間28日上午,美國商務部將公布5月PCE數值,市場估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PCE」,年增幅可望從4月2.8%降至2.6%,為2021年3月後最低。
《財訊》分析,若上述情況成真,市場對9月降息的期待會更強烈。但投資人仍須留意,雖然因薩納看好這波牛市,認為現在出場似乎為時過早;然而,若指標性公司營收、獲利衰退,或通膨遲遲無法再朝Fed目標(2%)邁進,牛市狂奔腳步勢必放緩。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x 1 x 3 x 5 x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