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大廠旺宏電子計畫出售 6 吋晶圓廠,引來許多買家備受業界關注。如今,最終買家出爐,旺宏將以新台幣 25.2 億元出售其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六吋晶圓廠廠房及設備予鴻海,交易產權轉移預計於 2021 年底前完成。
事實上,鴻海自從啟動 3+3 轉型計畫後,除了在電動車方面成果頗豐之外,在半導體布局上也可說屢有建樹,特別是自今年 5 月以來已有多項重大的合作、投資案。
首先,鴻海在今年 5 月宣布攜手國巨,雙方共同成立國創半導體,切入半導體相關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新的合資公司將更深化雙方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初期鎖定平均單價低於兩塊美金的功率、類比半導體產品,簡稱小 IC,進行多樣的整合與發展。
▲ 鴻海與國巨合資成立半導體公司。(Source:鴻海)
鴻海說明,未來國創半導體切入的小 IC 產品,將扮演鴻海發展藍圖中至為關鍵的一環,不僅對集團現有資通訊及未來新興產業提供穩定的半導體供應來源,同時亦可滿足全球客戶需求,進一步提升集團獲利。
緊接著在 6 月,鴻海又宣布以新台幣 7.8 億元入股馬來西亞科技公司 Dagang Nexchange(DNeX),擴大 8 吋晶圓產線布局。其實,在今年 2 月時,鴻海曾與 DNeX 競標馬來西亞 8 吋晶圓廠 SilTerra,最終因為馬來西亞官方態度,輸給 DNeX 與北京盛世投資合作團隊,以約 6,600 萬美元收購 SilTerra。
鴻海當時表示,不放棄在東南亞尋找購買晶圓廠的機會;而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曾透露,仍計畫與 SilTerra 繼續發展合作關係。最終,鴻海以 7.8 億取得 DNeX 股權,未來將與該公司攜手在半導體與電動車領域深入合作,進一步擴大集團在半導體與電動車的布局。
如今,鴻海在半導體最新布局成果,便是確定拿下旺宏 6 吋晶圓廠,而這也是關鍵一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記者會上強調,這將是鴻海在「3+3」策略中,整合 EV 與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而竹科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這個廠區也將成為 S 事業群(半導體事業群)的新竹總部,鴻海也將藉此與竹科廠商展開更為緊密的互動與合作。
▲ 鴻海半導體布局自 5 月以來已有不少重大成果。(Source:科技新報)
不走先進製程,鴻海發展半導體以電動車為主軸
鴻海要發展電動車眾所皆知,但既然要轉型,鴻海在電動車布局上當然不會只想和以往一樣,單純扮演一個「代工」的角色,否則便無法實現劉揚偉擬定的「毛利率達 10%」目標;也因此,電動車零組件成為鴻海提升毛利的重要關鍵。
劉揚偉在今年第一季的法說會上提到,若只做電動車代工,毛利率大概是在 5% 以下,而元件毛利約在 20%-30%,整車毛利也大約是 20%-30%左右。因此,鴻海在電動車布局會以零組件為主,同時與策略夥伴進行整車製造,這是鴻海達到 10% 毛利的重要關鍵。
▲ 劉揚偉提到電動車布局會以關鍵零組件為主,同時進行整車製造。(Source:科技新報)
在此一策略之下,可以發現,近來鴻海幾個關鍵半導體布局,皆與電動車「功率元件(如 IGBT、SiC 元件)」環環相扣,而非發展如台積電那般的先進製程。
而這,也是鴻海汲汲營營,想要買下旺宏 6 吋晶圓廠的最大因素。儘管旺宏 6 吋廠技術、設備無法和先進製程比擬,但用於驅動 IC、電源管理晶片,以及 IGBT 等功率元件已經十分足夠,這都與鴻海積極投入電動車領域所需的晶片不謀而合。尤其是在半導體供應短缺之際,取得旺宏6吋廠,還可補強鴻海在半導體製造的能量,強化集團晶片自主生產力。
所以,在今日的記者會上,劉揚偉便開宗明義指出,取得旺宏位於竹科的六吋廠後,鴻海將用來開發與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特別是電動車使用的 SiC 功率元件;第三代半導體現在正從四吋轉型到六吋,正是恰恰好的時間。
▲ 劉揚偉在簽約儀式上說明,旺宏 6 吋廠將以生產 SiC 元件為主。(Source:科技新報)
劉揚偉補充,鴻海將會把旺宏 6 吋廠,轉換成第三代半導體的晶圓廠,其中又以電動車為主要領域,而一片 6 吋晶圓可以供給兩台電動車使用,預計未來每個月的產能可以做到 1.5 萬片,供應 3 萬台車使用,那一年就是 36 萬台,雖然數量不多,但鴻海已經踏出第一步。
當然,鴻海在半導體上的布局不僅限於此,還有像是面板級封裝(PLP)、系統級封裝(SiP)範圍,以及小晶片應用範圍,像是電源晶片、面板驅動晶片、以及運用於數位醫療的影像晶片等,都會是積極發展的方向。
鴻海透露,在購置旺宏 6 吋廠後,未來的主要產品除 SiC 功率元件外,也會輔以矽晶圓的產品如微機電系統 MEMS 等,契合鴻海發展半導體、電動車、數位健康等事業的戰略需求。
總之,買下旺宏 6 吋晶圓廠之後,對於鴻海而言,半導體大計才正要開始,因為這將驗證鴻海是否能藉此實現 3+3 轉型計畫,結合電動車發展達到毛利 10% 目標。就像劉揚偉今天所說的,「雖然比旺宏踏出第一步晚 30 年,但在第三代半導體的路上,現在正從四吋轉型到六吋,正是恰恰好的時間。」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