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18公尺之下為水流搬運堆積的礁體,並非原生藻礁台灣中油誠實公布資料卻被誤導,再次表達遺憾與無奈

工商法遵 2021-11-12
    針對公投提案方昨(10)日在公視節目中指稱,環差報告中所記載之鑽探岩芯資料與日前台灣中油公司公布的結論不同,台灣中油表示,經地質專家研判,那不是原地生長的礁體,是水流搬運再堆積的「碎塊」,與潮間帶的「原生藻礁」完全不同,其間區別已在環差報告中清楚載明,台灣中油負責任地公開所有調查資料,並以科學實證的態度分析所有鑽探岩芯,每次卻都被公投提案方斷章取義地擷取片面資訊,拿出來誤導民眾,對此深感無奈與遺憾。

    台灣中油說明,三接遷離公投案,因公投主文中明訂遷離範圍必須到外海五公里之外,因此再外推方案組成超過20個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團隊,對大潭海域進行調查,每個研究彼此環環相扣,像海底礁石分布範圍,匯整了自民國88年以來所有的鑽探資料,還將鑽探岩芯交由地質專家判讀,另外再委請國立中央大學地科院以海床淺層高解度調查重覆驗證,兩者共同的結論都是「水深18公尺以下無礁石」,由於水深18公尺的等深線離岸距離遠近不一,經測算,介於1.2公里到1.7公里之間,再計算在有礁石的範圍內,結構物影響海床的面積,一連串科學實証的調查研究,才證明影響海底礁石非常少,也証明公投提案事實前提有錯誤。

    「原生藻礁」與「漂流碎礁」不同,不應什麼都混為一談

    提案方指台灣中油環差報告中所附的資料,在水深18公尺以下仍有二個鑽探點有發現礁體,台灣中油表示,一個是在水深24.66公尺、厚度10公分的礁體,經地質學家分析,該礁體雖是藻礁岩體為主,但其中有一半是岩石,且「不是原地生長礁體,為水流搬運再堆積的碎塊」,另一個為水深18.16公尺、厚度20公分的礁體,但由於樣本流失地質專家無法研判,台灣中油連這一點都願意誠實公布,是對科學調查認真負責的態度,未料卻仍被提案方拿出來誤導為與結論自相矛盾。

    台灣中油表示,潮間帶的藻礁和海藻床生態系(即一般國際上認知的藻礁)、珊瑚礁生態系及天然岩礁,經專家分析,其實這些是不宜混為一談的,即便發現有礁體,也要以科學的態度釐清它是什麼性質的礁體,與海底其他礁體、潮間帶藻礁有何不同?這是對於科學調查的態度,不是輕率地以一句「泥沙生態也是藻礁生態系」,或僅一、二個鑽探點位有礁體,就來否定這些學者專家努力研究地球科學的成果。

    至於平行海堤阻斷生物迴游路徑之說,台灣中油表示,開放式港區沒有阻斷沿岸流以及隨著海流散播的生物的問題,提案方一直聲稱其研究團隊發現大潭外海三公里處有一封閉流場,所以保護區應劃到外海四公里,台灣中油詳讀該報告,發現關於此部份描述僅短短幾行字,沒有附上任何科學調查資料,希望提案方也能將封閉流場的調查過程公開,讓學界共同檢視、驗證;至於紅肉ㄚ髻鮫,其實整個台灣西部沿海在春末秋初都有紅肉ㄚ髻鮫的漁獲紀錄,在該段時間沿近海禁捕才是有效地保育該物種。

    儲槽是增加安全天數,新增陸管只到通霄,到大潭還是會塞車

    除此之外,提案方近日頻頻以未來其他天然氣擴建計劃將增設儲槽,因此認為不需要蓋三接,台灣中油表示,台中及永安接收站計劃增設儲槽,目的亦是希望增加安全存量,更何況其中沒有一個儲槽的完工日期能夠早於三接期程,對提升北部供氣能力緩不濟急。

    至於提案方指111年台中到通霄的36吋陸管將完工,可增加大潭電廠的送氣,台灣中油表示,提案方既然知道這條輸氣管只到苗栗的通霄,就應該知道它到不了桃園的大潭,無法解決通霄到大潭的送氣問題,就好像四線道變成一線道,通霄到大潭這一段還是會塞車,況且近年來用電大增,為推動減煤,天然氣七年來用量已增加三成多,所有管線輸送能力都已飽和,中南部已有許多民營電廠已向台灣中油提出用氣需求,經過盤點,這條新增陸管已規劃供應北部IPP及工業民生用戶新增需求,以紓解永安廠南氣北送之壓力,至於增供大潭電廠,受限於通霄至大潭海管管徑,供應一到七號機組用氣已達管輸能力極限。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發言人:張瑞宗發言人
聯絡電話:02-87258125、0912-265-901
Email:009733@cpc.com.tw

新聞聯絡人:李克齊組長
聯絡電話:02-87258525、0932-205-375
Email:209007@cpc.com.tw

其他相關業務詢問請洽本公司1912客服專線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