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薪未改善、實質薪資負成長,小資族每天省吃儉用就為了多存一點錢,但物價上漲狀況持續,全家宣布茶葉蛋一顆自 10 元漲到 13 元,網友崩潰一片。
但令人意外的是,台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屢創新高,今年IMF更估GDP成長東亞第一,國外智庫更預估今年台灣GDP將超越日本,顯見台灣貧富差距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形成「一個台灣,兩個世界」落差。
回顧2022年,台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屢傳佳音,日前IMF估台灣人均GDP成長7.2%,為東亞第一,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15日預期,台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今年將超越日本。
▲ 2000~2021年台灣受雇人口每月平均總薪資。
據主計總處和勞動部統計,台灣受雇人口每月平均總薪資2012年僅4萬6,109元,截至2021年已經高達5萬5,754元,漲幅約21%,鄰近國家香港為6萬7,057元、日本8萬8,931元、南韓9萬8,524元、新加坡13萬2,618元。
每年主計總處公布其相關數據,總引來網路一面倒吐槽稱「無感」,其實數字長期被「高薪族群」收入扭曲。
台灣貧富差距越形擴大,青年低薪問題擴大
據主計總處統計,2021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高達5萬5,754元,但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僅4萬3,211元,進一步看,受僱者每月經常性薪資不到4萬元者,有914.6萬人,占整體受僱者59%,未滿3萬元者有23%,也就是有36%落在3萬至4萬元,等於大部分的人都低於4萬元。
▲ 1980~2021年台灣基尼集中係數。
另以衡量收入分配的吉尼係數來看,台灣也從1980年代27.8升高到34.1;台灣2002年低於薪資平均數僅占整體受薪階級65%,截至2021年擴大至68%,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長期追蹤低薪數據的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提醒,台灣一直沒有低薪標準,若以OECD標準「薪資中位數三分之二以下」為低薪定義,台灣低薪人口逾130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日前曾指出,2021年青年族群收入未滿3萬元高達占整體受薪者35.9%,未滿3萬5,000元者,高達62.51%,顯示青年多屬低薪族群。
實質薪資倒退0.13%,低薪族苦不堪言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前10個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4,339元,年增2.9%,為近20年來同期最大漲幅,但受今年前10月物價上漲3.04%影響,實質經常性薪資落入負成長,年減0.13%,為近6年同期首度負成長。
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觀察,政府連年為調升基本工資,希望藉由基層員工加薪,帶動公司其他階層薪資上漲,「但目前沒有這樣的情況」。如今台灣薪資分布呈現「U」字型,「最低薪資族群受益於基本工資提高,最高薪資族群則因產業轉型有高薪,中產階級薪資幾乎無成長。」
辛炳隆分析,目前的通膨趨勢,是進口原物料上漲帶動所致,廠商生產成本堆高、獲利減少,加薪意願相對就低,除非是人力短缺產業、獲利增加行業才有機會加薪。
他認為,產業應回歸市場機制,協助低附加服務的產業轉移到高產值的產業,讓產業賺錢;至於勞工能做的,僅能透過基本公司、團體協商工資,「台灣的工會相對弱勢,協商成效可能相對有限,目前政府僅能多協助低薪者降低托兒、托老等生活開銷,減輕生活壓力。」
(作者:蕭婷方;本文由《今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