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 24~43 歲的千禧世代,特別是 1980 年代出生的族群,現在是社會中堅,但進入職場後歷經金融危機、薪資長期停滯,接著又受疫情影響,成家立業階段遇上暴漲房價,有人稱之失落世代。經濟學家一直認為千禧世代不如父母年輕時富有,也有人持相反意見。新研究深入剖析,問題在巨大貧富差距,典型中產階級的確比父母年輕時更有錢,但工人階級比父母年輕時窮許多。
觀察家認為,千禧世代是「第一代比父輩境況更差」,但也有人認為千禧世代境況比父母更好,但真正答案取決於討論哪些千禧世代。
《美國社會學期刊》最近研究,由劍橋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法國研究型大學巴黎政治學院研究員,調查美國 6,000 多名嬰兒潮世代和 6,000 多名千禧世代工作和家庭軌跡,評估比較工作和生活對 35 歲時財富的影響度。
結果發現,大多數人 35 歲經濟狀況,比同等職業和生活的嬰兒潮要差,千禧世代比父輩更有可能從事低薪工作並與父母住在一起。有典型中產階級生活軌跡的千禧世代,比嬰兒潮世代累積更多財富。
安全的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生活方式的經濟回報增加,不穩定的工人階級生活方式的經濟回報則停滯或下降。譬如嬰兒潮世代,63% 低技能服務員 35 歲時有自己的房屋,但從事相同職業的千禧世代只有 42% 有房子。服務業最窮的千禧世代甚至是負淨資產,這在嬰兒潮世代不太常見。
到 35 歲時,17% 嬰兒潮世代已從大學晉升到法律和醫學等有聲望的職涯,千禧世代只有 7.3% 有專業職業,更多人從事一般工作,如社會工作和教學,或從事零售、服務人員和護理等服務業。
由於不同工作經濟回報差異太大,卡車司機或理髮師等一般勞動階級職業,過去有能力買房並建立適度資產,但現在年輕人很難靠這類職業買房。
世代緊張加劇助長民粹主義
窮人被遠遠拋在後頭。在紐約當老師的千禧世代受訪者表示,像父母只要辛勤工作,終究有一天買得起房,還能存到退休金,但這代不可能實現,他和很多同世代朋友都有種觀念,就是買房不可能,也不願意從事只夠付帳單的工作,寧可有更多自由,做自己想做的或遠距工作,讓他們在紐約活下去,並剩一點錢擁有小確幸。
研究員表示,即使千禧世代比父母年輕時生活條件好許多,但社會中堅力量面臨巨大且不斷擴張的貧富差距,導致常有「魯蛇」感。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將造成「根本性道德和政治挑戰」,不僅加劇世代緊張,也會導致更多社會問題,並助長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興起。
(首圖來源:Unsplash)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