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 今日發表最新消費者支付態度報告,由於疫情成為長期戰,消費者行為也多面向快速轉變,像是有兩成台灣民眾願意在接種完疫苗後出國旅遊,近半數則願意在每個人都接種疫苗後出國旅遊,並帶動消費面向回歸基本面,主要支付水電帳單、日常開銷、3C 電腦,同時教育與投資面向也進入前五大主要支付場景。
無接觸金融大幅滲透消費者生活,卡片支付、電子錢包、數位銀行成為三大日常,「Visa 消費者支付態度報告 3.0」顯示,信用卡與簽帳金融卡支付意願飆至 99%,其中一成消費者將完全不使用現金,並有 95% 的受訪者表示,未來一年將持續或更常使用電子錢包,而七成消費者手機已載有行動銀行 APP,另外四成消費者會選擇純網銀作為主要銀行。
Visa 台灣區總經理趙麗芳表示,目前看到消費者數位優先的思維,以及數位支付及行動金融深植日常生活,這些都將加速更多新興數位場景的發展,而在大環境的推波助瀾下,Visa 將持續攜手金融機構、小微企業,以及科技新創等夥伴推動未來數位商務的實踐。
後疫情時代,消費者使用習慣最大的改變,首先是非現金支付融入消費者生活,台灣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及金融簽帳卡進行非現金支付去年首度超越現金,今年更從 80% 飆升至 99%,顯示非現金支付的數位金融習慣已完全體現在消費者生活中。
連鎖超商等小額支付場景將成支付必爭之地,像是以往不少消費者在大額消費時才會選用數位支付,但疫情促使消費者不僅為避免接觸減少使用現金,身上也習慣減少攜帶現金。最新調查更顯示,消費者兩人就有一人,即使是 200 元左右的小額都會選擇數位支付,支付場景更多穿透在消費者日常小額消費超商、超市。
疫後消費者已在實踐非現金生活,並促進非現金支付成長,有 58% 的消費者表示將持續增加非現金支付的使用,並有 44% 的消費者可維持一週以上非現金生活,甚至有一成消費者未來將完全不會使用現金作為支付方式,顯示疫後消費者已在實踐非現金生活。
消費者改變的第二個習慣,便是疫情後,只想帶「手機」錢包出門,32% 消費者表示相較於疫情前更常使用電子錢包,三大主因為只要帶手機不用帶錢包出門更方便、用電子錢包享更多優惠和回饋,以及覺得用電子錢包支付更快速,而 95% 的受訪者,未來一年將持續或更常使用電子錢包。
調查顯示,消費者的電子錢包的使用習慣也直接帶動行動支付提升,52% 的消費者已經常使用電子錢包,並有 55% 的消費者同時使用掃碼行動支付、感應行動支付進行消費。
消費者改變的第三個習慣,41% 的台灣消費者因疫情影響使用更多數位銀行服務,並有 74% 的消費者手機已經安裝行動銀行,而五成消費者每週至少使用一次行動銀行,認為數位銀行更方便,並能可更即時處理數位金融需求,最常使用的業務為查詢帳戶/投資餘額(78%)、帳戶間轉帳(70%)及帳單支付(63%)。
調查發現,相較 2020 年,消費者對於純網銀的認知大幅提升至 79%,消費者主要受純網銀三大誘因吸引,包含開戶回饋、快速方便開戶及更高存款利率,更有 41% 消費者表示會選擇純網銀作為主要銀行。
調查結果顯示,整體社會正邁向無現金化,但 23 歲以下,生於數位世代的 Z 世代消費者卻有 68% 從未嘗試過無現金支付,但 Z 世代熟悉數位工具,也是未來消費主力,因此將成新興潛力族群,尤其是 Visa 金融卡(Debit Card) 更是尚未持有信用卡的 Z 世代數位金融工具的首選。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