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日前公告,即將以每股 27.46 人民幣公開發行,並在中國科創板上市的中國境內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7 日在港股股價一飛衝天,收盤時大漲 20.06%,最終來到每股 6.89 港元的價位,市值達 2281.96 億港元,累計 2020 年以來中芯國際在港股掛牌的漲幅高達 230%。
7 月 5 日,中芯國際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IPO)發行公告,確定發行價格為每股人民幣 27.46 元。按照計畫,中芯國際於 7 月 6 日舉行線上說明會,7 月 7 日正式開始申購。而根據公告顯示,本次在中國科創板的 IPO,中芯國際的初始發行股票數量為 16.86 億股,約占發行後總股本的 23.62%。發行人授予承銷商海通證券初始發行規模 15% 的超額配售選擇權,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則新發股本將擴大至 19.38 億股,約占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後發行後總股數的 26.23%。
而如果依照每股 27.46 人民幣的發行價計算,在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預計中芯國際可募集資金總額為 462.87 億人民幣。而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預計中芯國際將可將募集資金提高到 532.30 億人民幣。
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之前是規劃美國+香港的上市模式。不過,2019 年 5 月退出美國市場,如今申請國內上市,將變成 A(科創)+港股的模式。2020 年 6 月 1 日,中芯國際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申報稿,3 天後通過上市前的各項問詢,6 月 10 日順利過會。因此,從申請到正式審核通過,獲准上市,中芯國際創造了中國企業上市的最短 18 天紀錄。
而根據公司公布的財報顯示,2019 年中芯國際的營收為 31.16 億美元,較 2018 年的 33.6 億美元下滑 7.2%,毛利率 20.6%,較 2018年的 22.2%,下滑 1.6 個百分點,為 5 年來新低。淨利為 2.35 億美元,為 2017 年以來的新高,但是,在扣除中國政府資金補助金額 2.93 億美元之後,呈現的是虧損狀態。
至於,中芯國際在各製程節點貢獻營收比方面,90 奈米及以下先進制程的晶圓收入貢獻比率為 50.7%,65 / 55 奈米技術為 27.3%。其他包括 28 奈米、40 奈米、90 奈米、0.13 微米、0.15 / 0.18 微米及 0.25 微米、0.35 微米等相關收入約合計占營收比 22%。而對於未來的營運展望,中芯國際則是指出,展望 2020 年,中芯國際的目標是 2020 年的營收年增長率為 11% 到 19%,毛利率維持在 20%,並保持獲利。
事實上,在美中貿易戰之後,美國逐步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加緊管制,用以阻止中國半導體的發展以侵犯到美國的利益。對此,中國方面也進一步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支持。而由於中國在關鍵的半導體製造上仍嚴重依賴其他國家廠商的供應。所以,針對未來的發展,中國就對中芯國際寄予厚望,以期待能突破美國的封鎖。因此在提供相關優惠措施,並且在這次的創科板上市計畫上,更給予中芯國際快速直通車的禮遇。
根據中芯國際公告,這次的科創板 IPO 釋股,相關戰略配售對象共 29 家,合計配售金額合計為 242.61 億人民幣,這部分以占中芯國際在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可募集資金總額的 52% 以上。其中,俗稱「大基金 II」的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獲配 35.175 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獲配 33.165 億元,青島聚源芯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獲 22.24 億元。由此可見,中芯國際獲中國官方支持力道明顯。
此外,就在日前美國宣布將提高對中國華為的技術管制之後,中芯國際(SMIC)也在香港交易所公告,包括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 II 兩項政府資金,分別向掌控中芯國際營運的大股東 – 中芯南方增資 15 億美元及 7.5 億美元(總計約新台幣 680 億元),用於資本開支。市場人士表示,先前因為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中國華為為因應美國越來越緊縮的制裁禁令,未來恐將無法由海外企業為其代為生產製造晶片,因此目前正逐漸將旗下海思所設計的晶片,其生產工作逐漸地由從台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當中,所以,向中芯國際注資的動作應該與美國制裁中國華為升級脫不了關係。
而除了中國官方對中芯國際在公司方面的注資之外,公司本身尋求人才來協助包括技術與業務拓展近來也動作頻頻。除了日前公告,將授出總計 235.97 萬份股權給 8 位董事。其中,負責先進新製程開發的前台積電資深研發處長,也是現任中芯國際執行董事暨聯席執行長的梁孟松,獲得的數量與董事長周子學並列最高之外,日前已經挖角格芯(GlobalFoundries)中國區總經理 Wallace Pai 加入,負責推廣旗下先進製程業務的訊息。
只是,根據中芯國際 2020 年第 1 季所公布的財報顯示,該季中最先進的 14 奈米製程營收貢獻僅 1.3%。以中芯國際 2020 年第 1 季營收約 9.05 億美元的情況來看,14 奈米的營收貢獻僅 1,267 萬美元(約新台幣 3.74 億元)。因此,從營收貢獻度來看,中芯國際現階段應仍無法滿足華為的轉單需求。因此,未來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之後,是否會藉由募集大量資金而有效提升製程發展速度,以因應華為及其他中國半導體企業在晶片製造上需求的情況,後續也值得持續關注。
(首圖來源:中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