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聖杯」室溫常壓超導體掀起全球旋風,南韓科學家宣稱透過改良過的鉛-磷灰石(LK-99)結構,可使材料在 127℃ 常壓溫度展現超導特性,並被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認為理論可行,更有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宣成功復現「LK-99」,並證實具有抗磁性,雖然遭到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稱商用化時程沒有任何能見度,但已引發美、韓、台相關概念股狂飆一波。
超導體有兩個最重要的特性,一個是零電阻,一個是完全抗磁性。
零電阻讓傳輸電能的導線不會發熱、也不會造成能源的傳輸耗損,以目前最常用的電線導電材料銅線為例,傳輸過程因有電阻會發熱造成耗損,但若利用超導線就可有效地減少耗損,並因零電阻的超導線圈可通過大電流,而產生高磁場,因此目前實驗或醫學用的核磁共振儀器都利用超導磁鐵。
中山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楊弘敦指出,抗磁性是可以產生磁浮現象,用來做為懸空輪軸,以減少摩擦力,雖然現在已經有磁浮列車在商業運轉,但多數仍採用傳統電磁浮技術,若採用超導體來做為磁浮的技術,未來將可同時減少能源耗損,並使列車行進更平穩安靜。
由於超導體必須處於極低溫度與極高壓力環境,因此被物理學界稱為「聖杯」技術之一,因為要在常溫常壓找到超導特性的「室溫超導體」非常困難。
為何掀起旋風?
南韓三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 7 月 27 日在預印本平台 arXiv 刊載兩篇相關論文,宣稱成功合成可室溫常壓運作的超導體,並透過改良過的鉛-磷灰石(LK-99)結構,可使材料在 127℃ 常壓溫度展現超導特性,重量級消息掀起全球關注。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在美國時間 7 月 31 日同樣在預印本平台 arXiv 發表論文,宣稱在美國能源部的超級電腦進行模擬計算後,證實 LK-99 結構理論可行,再次引發市場熱議,因為室溫常壓超導體將為人類帶來一個新紀元。
後續論文主要作者之一的 Sukbae Lee 出面表示,其實團隊尚未準備好發表這項論文,而是另一名作者 YH Kwon 在未經其他作者同意擅自發布,團隊目前正向 arXiv 要求下架論文,作者之一的 Hyun-Tak Kim 更表示,兩篇論文都有許多缺陷,本人從未同意刊登。
超導體應用?
LK-99 是混合幾種含鉛、氧、硫、磷的粉末化合物,高溫加熱幾小時後發生化學反應,並轉成灰黑色固體,若「室溫超導體」經得起科學檢驗,未來可廣泛應用於能源、醫學、電子、軍事與交通,如磁浮列車,甚至從核反應爐、電池到量子電腦都能出現革命性突破。
成功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黃建龍表示,商用與消費電子的關鍵元件一旦從半導體換成超導體,「散熱」這個名詞將成為過去式,更能達到永續能源,而且因為超導體具有抗磁性,未來可應用在建設高速鐵路的軌道鋪設強力磁鐵,並在列車底部鋪設超導體,列車不接觸軌道就能高速移動。
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宣稱成功復現「LK-99」,並以永久磁鐵證實「LK-99」具邁斯納效應的抗磁性,但僅約非常微小的 10 微米,所以僅有一小片樣品,而且測電阻需要破壞樣品,因此必須等待下一批出來才會開始進行。
超導體概念股狂飆
當「室溫常壓超導體」研究結果受到各界正反議論之際,全球資金已經湧入相關概念股,首個帶動的就是美國超導公司(American Superconductor Corp.,AMSC)股價暴漲,美國時間 8 月 1 日盤前一度暴漲 150%,開盤後暴漲 60.02%,終場收盤 16.13 美元。
市場點名大宗商品受惠,尤其是鉛和銅期貨,因為鉛是鋅礦開采的副產品,因此泰克資源將從中受益,還有生產磷肥的科羅曼德,以及 VanEck 稀土 ETF,還有電線廠住友電氣工業、 Dacon Systems,甚至是醫療成像設備生產商,例如奇異和西門子醫療。
南韓化學品公司德成(Duksung)今日狂飆 30%,連續兩天拉漲停;Mobiis 大漲 29%,延續前一天上漲 21% 的強勁走勢;高溫超導線技術公司 Sunam、電子零件製造商 Shinsung Delta Tech 都連續兩天飆漲 30%;中國西部超導、江蘇法爾勝、金徽、國纜檢測都飆超過 10% 以上。
台股概念股出列
由於「LK-99」為銅摻雜的鉛磷灰石,因此台股原物料股率先受惠,法人點名銅有第一銅、高興昌、金益鼎、太空梭;電纜有華榮、大亞、華新;鉛有台灣最大鉛合金提煉製造商泰銘;磷有全宇生技、惠光、東鹼。
郭明錤認為,常溫常壓超導體商業化的時程並沒有任何能見度,但未來若能夠順利商業化,對計算機與消費電子領域的產品設計有顛覆性的影響,小如 iPhone 的行動裝置,都能擁有與量子電腦匹敵的運算能力。
郭明錤指出,計算機與消費電子的技術與材料創新,都是為了實現高速運算、高頻高速傳輸、小型化等要求,而電阻消失特性將會顛覆既有的產品設計與材料/技術採用,引發不再需要散熱系統、光纖/高階 CCL 被取代、先進製程門檻降低等大產業衝擊。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